有人说,21世纪头10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比特币。也有人说比特币是近500年来,金融领域里最为伟大的创新之一。比特币的出现,已经不仅仅是颠覆金融领域,而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的社会交换价值管理系统,应用到各行各业。
一个真实的例子,先让你感受下比特币的“威力”。2010年5月22日,一位名叫Laszlo Hanyecz的程序员,用1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披萨,到了今天,一万个比特币已经从当初的40美元涨到了7千多万美元,而如果按照2017年12月的比特币价格计算,将高达1.8亿美元!这就是整个人类社会,对比特币的价值最有力的表现。
那么什么是比特币呢?首先要记住,比特币是一种建立在p2p和密码学基础上的电子货币。点对点的传输(p2p)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而密码学用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记住这个概念,我们通过一个应用场景来具体了解比特币的奇妙之处:
在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班级上,王老师为了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在每次考试后进行排名,前10名每次加三朵小红花,10~20名每次加1朵小红花,最后5名每次减去1朵小红花......小红花变动的情况由班长阳阳记录,小红花数量可以班级的书架里面兑换动画书或者漂亮文具。
其实,现实生活中,银行的职责和班长阳阳的职责是一样的——都是记账(只不过阳阳记的是小红花,银行记的是钱)。发工资了,银行给你的账户上加5000块钱;买了一瓶洗发水减20元;存款一年加利息100元;转账就是在你账户上减1000,在对方账户上加1000......
银行与班长阳阳最大的不同在于,阳阳是免费为大家服务的,银行却要问我们收钱,办卡费、年费、转账费......看看银行有多少座高楼大厦、雇了多少员工,就知道银行收了我们多少钱了。
但依靠班长阳阳记录的体系,不是很牢固(银行依靠政府干预),因为有同学为了能多换书籍和文具,开始自己制作小红花,小红花的增长数量已经超过了书架进货速度,最终导致同学们不再相信小红花了。
老师又想到了一个办法,不再用实物形式的小红花了,而是记账!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红花账本”,同时在班长那里设置“小红花总账”。当交易发生的时候,同学在班长的见证下,填写自己的账本。如果有同学想偷偷修改自己的账本,但是跟班长的总账对不上,就会发现问题。
这样的体系,就解决了同学们自己制作小红花的问题,然而好景不长,这个货币体系很快也崩溃了,因为突然有一天,有同学发现跟班长同桌的女生总是有用不完的小红花,至于为什么自己想哦(中心化机构发行货币的弊端)。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再一次发挥聪明才智,具体如下:
1)不再设立总账本;
2)班里所有人共同维护一个账本,无论是否有变动,账本每10分钟更新一次,更新后要通知所有同学;
3)每天放学后,所有想记账的同学一起计算今天的交易,第一个算对的同学获得奖励。
4)在每天计算之后,一笔交易只有与绝大多数同学记录的一致,才能被承认。
这样一来,有人要偷偷修改账本就很难了,他必须与全班同学的账本对账,只有绝大多数(超过半数)的同学账目能跟你对上(也许有个别同学记错账),这笔交易才能得到认可。同时还调动了同学们计算账目的积极性,因为最早计算出来的同学有奖励。而这个模式,就是比特币存在的比特币系统。
在这个场景中:
① 账本上的小红花就是一种数字货币,相当于比特币。
② 全班同学组成的网络就是一个p2p网络。每个同学就相当于一个节点。
③ 同学+账本共同组成的系统就好比一个区域链。
④ 不存在一个保存在班长那里的“小红花总账”,这就是去中心化。
⑤ 最先计算出来的同学会得到奖励,这个就是挖矿。
⑥ 有个同学用计算器,算的比别人快,这个计算器就相当于矿机。
⑦ 如果同学的账本上面都不写自己的名字,而是用自己想的符号表示,这就是匿名性的体现。
最初比特币是没什么价值的,只有他的发明者中本聪愿意挖矿。在中本聪默默的挖了100多万枚比特币之后,终于开始陆续有人加入到挖矿队伍中。再后来,一些实体店铺、网站等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人们对比特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比特币就越来越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