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在幼年时就已经定型,因而家乡的美味常常让每一个漂泊的异乡人魂牵梦绕。味蕾又在成年经年累月的的变化和不断尝试中储存新的味觉信息,漂泊的人回到家乡,再次品尝儿时的美味,却又有了些许陌生感。
弟弟在法国生活了三年,回到上海一个人打拼,这个对自己的生活有明确目标的90后,对自己的饮食也同样有着明确的态度。早年对大鱼大肉极其贪吃的他,现在却习惯了西方的饮食方式,拒绝内脏,拒绝油腻,鸡肉,鱼肉,水果蔬菜适宜的搭配是他饮食的基调。显然家人们传统菜肴殷情的招待对他来说已经成了一种负担。相比较于他,我对回家的负担感受更深切。
负担是什么?不适应,隔阂,无法亲近,多年独自漂泊对家乡产生的疏离感,对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家的陌生感。
亲人是什么?亲人是需要不断亲近着。而我们这代人很多是不断的远离。我离开父母15年,15年自己不断摸索着在陌生的新环境里学会如何生存,不断的质疑和挑战着父母的的价值观,我们相互冲突着,又互相原谅着,其中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我们无法彼此去适应对方现有的生活,归根到底是二代人对所生活的时代的认知的存在巨大差异。
过节成了维系二代人团聚的纽带。过年了,我们需要回家,回到那个给予自己全部童年生活的家。
家又是什么?家是需要不断的回来,以聚拢的方式去认定的动作,回家是生命的永恒。
食物又是回家的主题活动。每次回家,妈妈总是非常给我准备丰盛的大肉,大肉,各种大肉的组合菜肴。妈妈的手艺总还是好的,红烧排骨、红烧大排、肉烂味浓,一道简单的青菜汤也能让你喝出青菜中来自土地的清香,且色泽清亮,烹饪时间把握的极好。对于我和妈妈来说,一日三餐是我们母女曾经相互依靠生活的主旋律,爸爸常年不在家,妈妈总是一个人要想办法把我喂饱。这个严厉的母亲唯有在为我做饭这件事上是让我感到温暖的。
明天带着女儿回家了,想必又是一桌子菜等着我们,我想唯有妈妈做的菜和这个可人的小朋友才是节日里重要的角色。
我依然需要克服自己漂泊多年形成的孤独感,再热闹的节日也无法驱赶我的孤独感,那就共存吧,让心里热闹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