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记忆
今年是30多年来,第二个年头没回家乡过。
我知道以后这样的年会数不清了。
我也知道随着时间推移,他乡会慢慢变成新故乡,同时家乡也会渐渐成为回忆。
但关于家乡过年的习俗,我永远也不会忘。
过年头等大事:蒸馍
北方人对于馍有种特殊的情结,说不出道不明,但都懂,那是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在过年时节,更容易让人想起小时候的那些事。
这些年在南方,尽管大多都是米饭,但几天不吃馍依旧会心痒痒。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北方过年蒸馍。
在我家那边,男人很少进厨房,但过年蒸馍这一天除外。
过年蒸馍,这是一个大活,在以前还需要去邻居家借人帮忙,现在气候变暖,就蒸得少,一家老小上阵就可以凑活,老人通常是看灶火的,男人力气大一般是帮女人揉面,娃要是大一点就帮忙拾馍,这时候要是缺个红枣、黑豆,那小娃们可就派上用场了,欢腾腾地跑去邻居家借。
这一天,好客的人们,通常不喜欢家里来客人、包过邻居,据说家里来外人馍就蒸不好。恰巧不巧,要是来了人,那就要被拉去灶台看火,象征性地往灶火里面塞个硬柴,然后赶紧离开,就这一旦主人家蒸出来的馍不太好,都会被赖在头上。
为了早早蒸完馍,一天都不做饭,就吃蒸出来的馍,没有任何菜,只是往里面加一点红辣子,再撒一点盐,那味道比任何时候的都好吃。吃完一个还想再吃,可是来不及。这时,你就要赶紧再去蒸下一锅馍。
等到天黑,那长长的案板上全是白花花的馒头,需要让馒头放冷装进厨房的大瓮里储存,冻着还好,千万不能热着,这会影响馍的口感。
过年第二大事:扫屋里
这也是一个男女老少齐上的活。
每个房间、厨房的东西统统搬出来放在院子里,女人会360度无死角地擦洗上面的灰尘。
与此同时,男人把扫把用绳子绑在一根长长的棍子上,沿在椅子上个来回地扫着房梁、天花板、墙壁这些地方,直到没有灰尘为止。
有些家里女人比较能干,会揽下整个打扫的活。女人通常会头上包个头巾,头巾下面会捂住嘴鼻,三两下麻溜地打扫完。
等这些灰尘都打扫完了,孩子们就可以跑进来,开始扫地,这恐怕是孩子们最认真的一次扫地。地扫完了,那些擦得光亮的家具在阳光照射下越发亮,人们舍不得家具多晒,匆匆忙忙又挨个把家具抬回屋里。
接着打一盆清水,再把茶壶水杯全洗一遍。
床单被罩也通通换掉,这样才配得上新的一年。
过年娱乐必不可少:锣鼓秧歌
该干的干完了,这时候人们就要开始排练大年初一的活动,秧歌锣鼓不能少。
别看平时一个个五音不全、动作笨拙,但一到这锣鼓秧歌,个个都是能手,仿佛这项技能是天生自带一般。
一米的大鼓,五六十岁的人边敲边跳,各种动作看的人都不鼓掌,但都会用超级大的笑声回馈鼓手。
各种动作轮番来过之后,鼓手动作开始慢了下来。
秧歌队、腰鼓队相继出来,每个队前面都会有个大鼓,伴随着大鼓的节奏尽情地跳着,再搭配着当年新学的花样,来获得看的人的夸赞。
主事的人会拿出糖果、花生给看的人发,让看的人饱眼福的同时口福也不闲着。
过年的事聊也聊不完。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很多习俗慢慢被人抹去,但记忆不会抹去;人们总说年味淡了,但正是这变淡的年味让人们意识到习俗的珍贵,人们在尽最大力用各自的方式来弥补着一切,珍藏着一切,回味着一切。
只是形式变了,但过年一直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