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读了一节内容,但这节内容也让我有了许多的启发。里面的故事中,小朋友的表现让我觉得惊叹,我甚至在想我的儿子在那个年龄,是做不到或说不出那样的话语。为什么都是4岁或8岁的孩子,为什么他们的表现不同呢。
在我之前的认知中,我会将这一切的行为归咎于家庭环境的问题。因为我不知道这些内在的逻辑,只能找到表象的内容,也就是找到共同的词汇去定义它。随着阅读这本《完整的成长》,我发现我看到的现象背后的内容。
孩子之所以表现的不同,是他们的成长不同。书中例子都是爱和自由幼儿园的孩子,也正式因为他们的教育方式的不同,让他们的表现与我的儿子不同。在教育的选择上,只有第一次就做对,才能保证后续的行为都是正确的。
在看到这些不同的时候,我也明白了,我的童年经历,我的不完整的成长,让我对待孩子的教育也出现了偏差。虽然我一直不愿意给他落俗的教育,可我依然自我的束缚了他的自由感觉,也影响了他的行为,改变了他的成长。
他可以拥有的完整成长,是被我亲手打乱。还好遇到这本书,还好走进了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中。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想改变,哪个节点都不晚。佛家曾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我现在这个阶段,发现了问题,寻求改变就如亡羊补牢一样,绝对为时不晚。
第三节开篇,乾乾与小小关于玩具交换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我的束缚和影响。我将里面的主人公替换成了我的儿子,我努力回想他那个时候的状态,我发现他的做法可能会更极端。因为一次不给玩具,会气愤生气,甚至会有动手指责的行为。
这些处理的办法,恰恰是我在成人世界中的处事原则。总是自以为是,不计后果的做着决定。这样没有经过完整认知的精神输出,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儿子的处事风格,我们总说的榜样作用,其实就是这样吧。
榜样其实就是精神的一种影响表现,是孩子感知到了精神世界的内容,并对这个内容形成了认知,久而久之他就将这个榜样的精神变成了自己的精神,进而通过这个精神食粮,建构了一个新的自我认知,然后他就会按这个自我去指导外在行为处理问题。
曾经我不理解那句话,我们终将变成我们最讨厌的人。现在我懂了,那是因为那个我们讨厌的人的精神影响着我们,多次不停的影响,让我们对它形成了认识,自我也伴随着这个认知而建立起来。我们又怎么会不成为我们讨厌的样子呢?
所以精神世界的建立非常关键,我们总说三观,三观是什么。那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内在强大的自我。外在我们的一切表现,都是内在那个强大自我的意识,有时候,我们还不能完全呈现。
只有完整的精神世界,才可以让认知完整。这里的完整是指要经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是连续的,是有儿童自己完成的,而不是别人教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观察者,帮助他们守住底线,给予足够的爱和鼓励,提供资源和帮助。
我们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他们可都具备早慧的潜质哦。在对待孩子整理思绪,感觉情绪,内化认知的时候,我们要拿出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状态。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给予爱与尊重的询问,是否影响到孩子自己的自信,如果没有影响到他,那就按他的想法去继续执行,我们陪着他就好。
只有当他们不断的自我摸索,探究和内化之后,他们才能面对后续类似问题的冲击,也会因此而变得愈加强大起来。他们的生命也因此而拥有了自主性,他知道了该接纳什么,该如何面对诱惑和选择,懂得如何面对困难找答案。
不要担心这样的摸索会不会损伤他的自信。你要知道,自信不是依靠比别人强而叫自信,这叫战斗性胜利。自己发现的真理,会在自己的生命里内化并牢固确定下来,成为自己内在的一部分,这才叫自信。
所以不要担心,孩子成长和思考的过程太久,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自信。一旦他们完善和建立了完整的自己,那么他们就会拥有无限的自信。他们也会把需求与否的选择权交给自我的理性、思想和精神,交给他们最强大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