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一假期的第三天。安排的家事是去定做一个衣橱,然后去超市购买短缺了的物品。
我知道这是我上班前恐慌的表现。如果继续居家,这些事情可以随时解决,根本不需要规划的。
但是如果是时间有限,我做事还是很善于规划的。向来不随意,也不慌乱,遵循要紧的事优先,重要的事优先的原则,所以我看起来还是挺从容、淡定、理性的人。
其实这些优秀品质,也是工作生活所逼的,尤其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一个人同时做几件要紧的事,如果不迅速规划好,懒散拖拉,就会误事,也会因为别人的不满意,导致焦躁不安,会更加劳累。久而久之,也就练就了高效解决事情的本领。要在事上磨练性情还是很有道理的。
早饭后,来到家具厂,一个老熟人的厂子,她的家具不只是物美价廉,更是因为人熟悉,就多了份安心,少去很多顾虑和麻烦。
定个衣橱后,来到超市。
不知道是因为五一假期搞活动,还是疫情导致超市里人少的缘故,超市里的服务员见到人来,格外热情。一走进超市口,就有很多人围上来争相介绍她们的产品和打折的规则,这架势,一下子让我不知所措。我向来喜欢清清静静的逛超市,看到自己需要的和喜欢的东西再去询问别人,不喜欢被别人围拢推销的感觉。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变得很不随和,往往冷着脸说一句:谢谢,我自己看。这个时候,心要狠,定然不敢多呼应的,要是多言一句,就会让她们尾随很久,喋喋不休的介绍许多。
往往,她们见我不感兴趣,也就不再打扰,这个时候,我虽然觉得心有愧疚,但终也可以安静的购物,也就不再关注她们的情绪。
毕竟大家不都像我,喜欢打折狂购的还是很多,像我这样的顾客,还是少点的好。
自己选择到底是高效而又满意的,很快搞定所需离开。
如此一个中午也就过去了,日子根本不经磨蹭的。
午饭后,爱人午休。我终于可以关闭电视,躺在沙发上看我的书。
《琦君散文》的第三辑——旧日情怀,是些怀旧的文章。
每个作家的散文都是记述自己的生活的,有的离读者很近,有的离的很远。离的很近的读起来就很亲切,如《笑的故事》,写喜欢笑和不喜欢笑的老师,随着她的文字,我的脑海里就自觉不自觉的回忆起自己老师的音容笑貌,无论是不是喜欢笑,老师对孩子们的情谊都是纯真的,这就很让人怀念一份份远去了的师生情谊。
还有《头发和麦芽糖》这样的文章,读过后,耳边就想起来拨浪鼓的“叮咚叮咚”的声音,记起奶奶梳过头发后总是把丢落的头发塞进墙缝里,等攒多了后,货郎来了,换取针线用。麦芽糖好像也换过,至于拿什么换的忘记了,但是眼巴巴的跟着货郎走很远的,一个个的小人儿还记得很清楚。
最有感触的是《母亲节的礼物》,说的是小时候的儿子每到母亲节就画一份画或者送点小礼物给妈妈,而长大的儿子心里再也没有了母亲节,礼物少见了,音信也少有了。有个作家妈妈,用文章写出来这种感受,不知道琦君的儿子看到了会不会在意?
这样的感觉我也是有的。我把它理解为年轻人在外面忙工作,心里总没有办法时常牵挂着父母,难以那么细心的,经常的给父母音信吧。这也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阶段,等有一天,孩子们为人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又能够时常的问候父母了。
我们对孩子,总得多些理解和体谅,现在的年轻人在外面闯并不容易。我们只是好好的生活,让他们安心放心,多给予他们理解、体谅、鼓励就好。父母和孩子,都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才可能建构一个美好的家,这也是送给彼此的最好的礼物。
这一辑的文章,如果引领学生去读,只能是从写法上引领,时代离的太久远,无法让学生从内容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但是文章的情真意切的叙述,真实情谊的表达,平易淡雅的文字功夫还是很值得学生学习的。
唯有读,才能够走进真实的意境,体验生活之趣,写作之乐。
给人推荐散文来读,是因为散文是最大众化的文体,也是最小众化的文字,它如同茶水,狂喝止渴,慢品有味。又如同红酒,于工作学习疲劳之时,于一个人无聊之时,可以小酌一杯,走进有情、有趣、有味的文字,也不觉得使日子多了些许情味。
散文,是适合人人读的。大家不防在闲暇之余,拿起一些名家散文,慢读慢品,在生活里,练就身在红尘,心在高处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