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般都有惰性,懒得改变,更不用说改革,道理很简单:保持现状,你不会得罪谁;改变需要勇气,而且还要承担失败的压力;于是“聪明人”就当然选择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了。
我平时住城区,一直对堵车很头疼,你看到的没几步路的地方,却感觉:咫尺天涯!看到龟速般的车流,你烦躁过,抓狂过吧?真后悔自己为啥没买一部直升机!恐怕跑步也会比这样的通行速度还快。可是仅此而已,任性不起来,只能认命啦!
终于,去年某个时候,我经过可园附近,博厦桥底下的红绿灯,突然感觉豁然开朗——车流明显顺畅了,而正是下班高峰期,惊喜来得太突然!什么情况?我细心看看,原来在反方向多了一条借道通行的车道,当然就快多了。后来我发现多个路口都有这样的创举,交通的通行状况明显好转,关键是并没有增加什么投入,只是进行资源的再调配。看来我们国家的供给侧改革也是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吧。
走在路上,我还发现在某些路段如莞长路的旗峰附近,还多了一条所谓的“潮汐通道”,也就是不同的时间段,该车道是可以改变通行方向的,更好地调配资源,上下班高峰期的密集车流就可以很好地缓解,通行的压力终于缓口气了。
另外一个脑洞大开的主意是,转弯的车道变身——左拐弯的车道安排在道路右侧!突然感觉思维短路了吧?拐左,却安排在右侧?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当我看到八一路在松山湖路口附近路段,长长的大巴和大货柜车成功地华丽转身,通过有限的空间可以拐弯时,我只能给设计者一个字——服!如果不是这样怎么可能实现在一条普通的公路上进行掉头拐弯?
打破常规看来不是习惯问题,更是眼光与胆识问题。当他人质疑哥伦布没什么了不起时,哥伦布没有做太多的争辩;他拿出一个生鸡蛋让那些眼光短小,而胸怀又狭窄的人,让他们将鸡蛋竖起来;一个个质疑者纷纷去尝试,但是都已失败告终;哥伦布只是轻轻地敲破一点蛋壳,鸡蛋成功被竖起来了!哥伦布平淡地说,“很简单,为什么你们做不到,而我却做到了?这是你们不敢打破常规。”一片沉默,的确这就是一种眼界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