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俗称“迎婿日”,就是说初二这天是老丈人迎接女儿、女婿的日子。
今日,通过分享《中国年:正在消失的记忆》这本书,共同了解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吉祥、最温馨的新春佳节的来历及传承。
本书作者王封臣,著名评书家、国学教育专家,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先生入室弟子,大学“评书”学科教学标准制定者,“评书讲国学”课题开创者,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史演义”主讲人,北京广播电台“打开文化之门”特邀常驻嘉宾,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专业古典文学特聘讲师,北京宏志、八一、和平街等多家中小学校特聘国学讲师。
本书以说书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讲述了中国传统广义上的春节长达五十余天的民间习俗和掌故传说。从腊月初八一直到来年的二月初二,每天都蕴含着知识。
书归正传,现在详细介绍一下大年初二的习俗。
①大年初二的起源
大年初二俗称“迎婿日”,为什么不叫“迎女儿日”呢?
因为女婿是客嘛,娇客,这可不是文学名词,在民间有些地方都这么称呼,比如山东省西南一带。还有很多地方把女婿叫“姑爷”,甭管是同辈,还是长辈,老丈人都喊女婿叫“姑爷”。这个词是由姑娘衍生过来的。
对于嫁出去的姑娘来说,更加重视正月初二回娘家了。到这一天,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交通多么不便,出嫁后的姑娘都得想方设法在当天赶回娘家去给父母拜年。回娘家,必须是夫妻同行,携儿带女。
②初二回娘家的风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年初二是已婚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这一天有许多讲究和规矩,尤其是在北方一些山区地区。
女儿在初二回娘家时,通常需要在娘家住上一夜,直到初三早上吃完早饭后才能离开。有一个特别的规定是,夫妻在娘家住宿时禁止同床共枕。这种习俗通常在女儿出嫁前由母亲悄悄告知。
这些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礼节和家庭关系的重视,同时也承载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情味。
《中国年 :正在消失的记忆》中的第六章内容“大年初二”中还生动的讲述了“三女婿拜年”有趣的传说故事,如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购买纸质书认真研读。
愿您新的一年,好运连连,财源滚滚,万事如意!
各位同仁,若对上述文章有任何见解,欢迎留言或添加同名公众号交流,共同探讨。谢谢!
-----END-----
声明:本文章中资源均来自网络,分享目的仅供各位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