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到了尽头,但是我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的开学前恐慌,因为这个暑假我遇见了兴成长班上的多位名师。让我很期待新的学期的开始,迫不及待的想把暑假所学的运用到新学期当中去。
信息技术4班的授课老师个个都有几把刷子,从王子老师的微信小程序到南科大的每个老师,我觉得我和优秀的老师之间真的相差好大。因为我们在一个乡镇的学校中,没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外出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感谢互联网时代,让我们和全国的名师可以无距离的沟通!
记忆最深的课是南科大的美女教师们。从第一次聆听王思思老师的课,就觉得她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她所主讲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让我觉得学习了很多实际教学课程中的知识。整节课下来,我脑海里一直萦绕的一个新名词“学科整合”。听完后我就跃跃欲试,想立马完成这次的作业,后来却发现难度系数挺大的。在最后的努力中,我寻找到了两个伙伴,一起来完成这次的设计。
平时我只是简单的将不同学科的只是进行迁移,很少花大时间去进行融合。正好四年级科学中有个关于豆芽生长环境的实验,而且四年级语文中也有关于“砖缝中生长的豆芽”的课题。于是我们就确定了主题。这两天,我和同校的两名教师一起研究探讨了《豆芽的生长探究课程设计》。通过不断的讨论修改,最终定下最终稿。这期间的成就感真的爆棚啊。我也是第一次接触Xmind软件,第一次用觉得很简单实用,但也遇到了一点小小的困难。
所谓跨学科融合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重视学科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将不同的学科简单连在一起,而是通过跨学科整合,帮助学生形成持续性理解,置身真实情景,解决真实问题,基于教材、基于主题、基于生活。跨学科学习,让知识不单一,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自然笔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真的是很棒的一次新概念学习。希望新的学期我们能把学科整合运用得更得心应手。
接下来还是南科大的朱思思老师分享的这节《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让我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感恩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了:
1.我们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去做有思维的设计师,传授学生技术不如教给孩子技术思维,所以怎样激发学生更好地利用思维导图才是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思维导图是大脑的使用说明书,源自于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分为8种,有助于知识的归纳、逻辑梳理、合作探究、更能作用于孩子习惯的培养,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的自我管理是非常有助益的。
3.思维导图是学习支架。思维导图是从简单的发散思维到有意识地进行创造,自由表述。
4.用对了思维导图它不只是工具,还可以是学习支架。
5.原来除了Xmind,还有幕布、mindmanager、kidspriration、imindmap等这么多软件可以尝试去做思维导图。
就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我的内心有着对未来教育的无比憧憬。我们要在在各个领域把思维导图用起来,充分发挥它强大的功能吧,让自己更高效起来,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起来!
南科大的陈老师带来的都是非常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真的是受益匪浅。我是教小学的,在教学中,有出现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往往只会去百度查查。陈老师的课,妥妥的干货!这些APP不仅是运用于日常教学中,还可以用于提升自己,教育自己小孩也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我经常用到的是教学通,PPT,班班通等非常原始的软件。之前关注过一些微信公众号,比如说英语的倍速点读,教师课件等。通过陈老师的课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多实用又有趣的学习类APP软件。今年暑假的兴成长,真的让我有新的成长!
整个暑假,我都在期待听课,学习,打卡,每周四相约CCtalk。每个星期都在查看自己的打卡作业,看看有没有获得优秀。每次都会回去观看好的课程,通过不断的学习,让我也获得了很多知识。
与优秀的名师同行,自己也会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