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每次写文章时,我总是绞尽脑汁地构思几天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难以按时完成,常常无疾而终。直到后来,读了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只是缺乏一个结构化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所以今天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结构思考力》。作者:李忠秋,曾于国家部委直属本科院校任教,因意识到思考力提升比知识更重要后,开始专注于结构思考力的研究、实践与推广。创办了结构思考力学院,专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结构思考力提升解决方案。
本书以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为框架,结合中国本土案例及作者的观点,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了结构思考力在思考和表达方面的理念和方法,阅读起来比较轻松。适用于任何希望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人,包括学习方法、个人管理、职场沟通和文字表达(项目提案、工作汇报、产品介绍、培训课程分享等)。
接下来分享书中众多内容中的两点:
1.结论先行——提高沟通效率
文中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有一位朋友与你聊天共30分钟,结果前28分钟都在聊家常,最后2分钟才说,这次来主要是想跟你借点钱……
又举了另一个工作中的例子:某位员工辛辛苦苦写了洋洋洒洒几十页的报告,结果只有少数的几个人耐心地读完,只有自己成了自己文章的唯一“忠实读者”。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缺乏“结论先行”逻辑结构的表现。结构思考力强调先总后分,先总结后具体,先重要后次要。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听众迅速抓住你要表达的主旨,提高沟通效率和效果。
文中强调,结论先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对方跟着你提供的结构来思考和推理,从而会增强你的说服力。因为人们如果先听到结论,会很自然地将你后面提供的依据和前面的结论进行连接,并更容易认可你的结论。
相反地,如果对方先接收了很多细节,他会运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尝试着总结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倘若他得出的观点和结论与你将要表达的结论不一致,那么,你说服他的难度无形中就增大很多。
2.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生活中,作为信息传递者却没有这种结构化思维的人大有人在。比如上学时,你总会遇到个别老师的课你很不喜欢,原因是他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了一节课,你却在下面昏昏欲睡了45分钟。或者你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是你不太愿意与他相处的,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观点不明确,要点不清晰,作为听众的我们会非常痛苦。
假如你的同事,你的上司,甚至你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面对这些你不得不与之共事或朝夕相处的人时,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我们该如何从他们提供的杂乱无章的信息中识别关键点呢?
书中向我们分享了一个非常可取的方法:
首先,识别信息中哪些是观点类的,哪些是事实描述类的信息。观点类的信息中哪些是结论,哪些是支撑结论的理由,并将它们区分开。
其次,找到事实与观点对应关系,并依据事实、理由、结论的对应关系画出金字塔结构图。
最后,一句话概括出所有的内容。这句话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关键点。
那么,如何才能识别对方提供的信息中哪些是结论呢?
作者提供了三个非常实用的线索。这里同大家分享其中一个,那就是问一问“所以呢?”比如,一个人非常能说,跟你沟通的时候说呀说呀说,却丝毫没有向你透露结论的意思。这时候你就问他“所以呢?”,然后他又说呀说呀说,你又问他“所以呢?”,直到他说出自己的结论为止。其实这就是等于逼着对方给出他的结论。如果想识别信息中哪些是理由,则可以多问几遍“为什么呢?”
以上只是从本书内容中挑出两个小点简单地同大家作一个分享。
书中还重点介绍了与人沟通或写文章时,如何确定准确的主题、构建吸引人的开场; 如何让你在思考和表达时做到结论明确且符合对方需求; 如何让你的思考结构更加清晰以及如何通过搭建金字塔结构掌握形象化演示文稿的构思技巧等。如果你对其中某个内容感兴趣,不防找来这本书读一读。
表达最怕的就是观点混乱、结构不清,没有逻辑性而不具有说服力。
我在读《结构思考力》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时常浮现刚进公司那会,每次向老板汇报工作时她的微笑和眼神。微笑里透着耐心,眼神里充满期待。这份耐心和期待并不是因为我的讲述有多精彩,也不是因为她对我的声音有多感兴趣,而是在等待我给她一个结论或者哪怕一个重点。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也是这种思维比较混乱、表述时观点总表达不清晰的状态。
那时的我非常佩服和羡慕公司的财务经理,听她讲话,觉得她的思路非常清晰,逻辑性特别强,观点突出,条理分明。每次汇报工作时,她总会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方案,而且每次她的提议总能被老板采纳。还在试用期的她因成绩显著,深得老板的赏识与信任,不仅提前一个月转正,而且转正后的工资比面试洽谈的工资高出了10%。
原来,那位财务经理所运用的工作方法就是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这本书中所倡导的结构化思维理念。
由此可见,结构思考力不仅仅是一个高效率的信息组织和传递过程,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这种能力尤为重要,也直接影响我们能否获得老板的认可,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