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九月底,我和朋友从成都乘坐动车回家,回来的路上听她讲起她是如何规划她的人生,说着说着她很兴奋,她从自己的人生规划进而转为她给女儿规划的人生,我就在那里默默地听着,不知不觉,我被带去一个模式,当时的自己,并不知道怎么了。我瞬间激动起来,我一次次和她讨论、争辩: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为女儿,只为自己?她说:“没有,我的世界里只有女儿……”
回来的路上,我便觉察到自己是在和母亲对话,明明对面的是朋友,怎么会出现母亲的声音?!我便立即给朋友信息,把我的觉察分享给朋友,让她不要介意我异常的反应。
回想起那天晚上,自己回到家,一直无法入睡,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激起我的情绪。为什么一旦这样的语境出现,我便会很激动。虽然自己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但无法平静,只有静默不语,才能让情绪慢慢流淌。我想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便给Lilyya发微信,语音告诉她今天发生的事情,我询问她,她有这样的情况吗?Lilyya说她能体会我的心情,她也经常会这样,让我不要过于焦虑。她建议我好好去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看到它,清晰它是什么,一次次和自己确认,在梳理的过程中,便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疗愈。听到她这样和我分析,我便感觉不再那么孤单,不再那么恐惧。
后来Lilyya向我推荐这本书《当我遇见一个人》,她建议我尝试慢慢打开自己,与自己对话,慢慢疗愈之前的种种伤痛。她说情绪被看到的时候,就已经在自我疗愈了。
今天整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便想起与这本书的缘起。一旦这样的内心创伤被启动,我是否可以做到第一时间觉察它,不评判,不指责;就这样,看到它,正视它,让它在那里,慢慢地升起又落下,让它自然的流淌。
最后引用李雪老师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我们不再阻碍能量的流动,当下本身即是真理。没有头脑评判参与的体验,就是全然的体验,是觉知的最终境界。
觉知是开始,亦是结束。
觉知是觉知者,亦是觉知对象。
觉知是手段也是目的。
觉知就是全然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