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一笑看见] 的第一篇文章已经分享,运营工作正式开始了。伴随着公众号的成长,我会详细记录整个运营过程,并在《公众号运营》系列持续分享。本篇是该系列的第一篇,所以开头会写一下,我为什么做公众号以及为什么写《公众号运营》系列。
为什么写公众号?
1.挣钱。成年人了,没啥不好意思的,就是为了多挣点钱。看着别人想买啥买啥,它是真香。每天看公众号都是这样的:
这标题太刺激人了,谁看多了,不想试试。
2.个人成长。毕业这么多年,入职过三家公司,都收获很多。但回头看,应该还能做得更好。比如,学习力,看过很多名人传记,就会总结一句话“卧槽,这个人真牛逼”,到底他身上的哪个特质导致了成功,一个没记住,光感叹别人的辉煌或作为一种谈资,永远也学不到真东西。再比如克服惰性,人性是懒惰的,报了个编程网课,本来需要实操的,硬是上成了纯理论课,最后还以为真学到手了。如果开始就告诉你,最后要上机实操,不通过的话学费要翻倍,是不是会好点呢。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有输出倒逼,输入的质量不会太好。
3.为本职工作创造更多价值。本职工作才是养家糊口的根本,如果副业会影响到本职工作,那宁可不做。可能有人觉得做公众号肯定会影响到本职工作,但很多大V的观点正好相反,个人体验也是。我着手做公众号以来,工作效率和产出反而更好了。多出一个活,会倒逼着你去想方设法的优化时间安排、提高时间产出,这种能力或习惯也会反作用到本职工作上。
公司的发展需要优秀的员工,按时按点的完成任务,只能叫合格。任何工作都会突出倚重某一种能力,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仅有一种能力是有局限性的,除非你能做到极致,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又得是多大的公司才需要这样的人呢。如果一个员工光年龄增长,能力不增长,公司干嘛不找个便宜点的人来替代你呢。好的公司希望看到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甚至是员工的发展速度大于公司的。所以千万不要浪费所有与公司一起成长的机会。
为什么写《运营公众号》系列?
1.复盘。我做事有复盘的习惯,工作上更是要形成文本存档。运营公众号,我完全是个小白,每走一小步都要研究学习很多东西,所以更要做好总结。既然要做,为何不做成公众号的一部分呢,如果要分享出来,肯定要总结、表述的更好,不然随便写写就分享出去,自己都觉得读不下去,更对不起读者。
2.运营日志。在这个系列,我会做尽量详细的记录,像心态、技巧等等。一是作为运营公众号日志,时不时的回头看看,给自个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再就是遇到类似问题,能够快速的找到解决方案。最后,也希望随着公众号本身的成长,形成一个完整的公众号从 0 到 1 的系列说明,如果有幸做成了,希望能给后入场的人提供点借鉴。
(马上进入正题)
万事开头难,我想说太太太难了。从着手准备到第一篇发出,中间遇到了太多困惑(如果你不打算运营公众号,可以直接拖到低了,给个赞和在看吧)我会尽量描述的简单明了。
我把出现的问题归为技术和心态两类,其实技术上的问题网上有成套的解决方案,这里就不凑字数了,只做简单说明;心态上的问题,是最关键的也是最不好解决的,处理不好可能就直接停掉了,所以,我会尽量把能想到的都写出来,希望能给你一些心理宽慰。
1.技术
公众号定位。职场、情感、某项技术、社会热点话题等等,可选的很多,一定要确定好,不要今天写这个明天写那个,可以确定以某一个为主,偶尔加些别的话题。确定好定位非常关键,公众号就是一个产品,用户需要号主持续且稳定的输出产品,如果定位不好,很容易走死胡同,写上两三周可能就不知道写啥了。
设计门面。确定好定位后,就要准备起名、头像、简介、关注后的欢迎语等前期准备工作(网上有的是,如果需要,也可以关注我,我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就像饭店的门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读者对公众号的品质判断、是否会关注你。
准备内容。接下来就是准备要分享的内容了,跟高中写作文差不多,确定主题、设计框架、填充素材…… 写公众号的好处是它是开卷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素材完全没关系,上网搜、筛选、组织语言,感觉比考试写作文容易。除了主体内容外,不要忘了增加引导用户关注、点赞、在看的引导语。
排版。主体内容完成后,就是排版了。我们知道字迹好的高考作文分数不会太低,所以一定不要忽视排版。比如,如何分段、用不用小标题、字体大小、间距、颜色、用不用插图、整体风格与文章调性是否一致,都要考虑到,当然,因为是刚开始,不用要求太高,可以在后续慢慢调整。网上有很多排版工具,我现在只用了135编辑器。
2.心态
用一个词描述这个过程的心态的话,就是“矛盾”。几乎每一步都觉得很矛盾。
着手做之前,觉得效果应该是这样的:
等你准备到半截,你又觉得可能会是这样的:
甚至是这样的:
你还写不写?如果你玻璃心,到这步基本就放弃了。(我是这样想的:我去年分享过几篇文章,最后没坚持住,现在非常后悔。有时候也幻想如果当时坚持住,现在应该怎么怎么样了吧。但后悔无济于事,只能重新开始,晚一年不可怕,就怕一直循环下去,明年再后悔。郭德纲早期参加过一个综艺,被关在大玻璃罩里,48小时一直被人观察,外面的人还对他指指点点,谁能想到他能成为现在的郭老师呢。所以,没必要顾虑太多,明白自个想要什么,去做就是了。另外,送句郭老师的话“要脸就是不要脸,不要脸就是要脸”,你品,你细细品)
开始运营公众号之前,我下载了几十节课的写作视频和公众号运营视频,是全学完了再开始,还是先让公众号跑起来,边学边改呢?(我是这么想的:即使全学完,能掌握到 10% 就不错了,肯定还达不到满意的程度。难道再去复习一遍么,到时候黄瓜菜都凉了。就像你工作上需要的技术,肯定在短期内就能学会。所以,大架子搭完了,先跑起来,才知道哪里不好。就像马化腾说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最后,终于写完一篇文章,如何获取第一批读者?到底在不在朋友圈发布?公众号、知乎、简书等平台一块做,还是先把别的平台做起来,再给公众号导流?(我是这么想的:哎,想个毛线啊,我现在也没几个关注。只做一下记录吧,如果时间允许,建议知乎、简书、豆瓣多个平台同步进行。我还要准备软考,时间不够,所以只同步做了知乎)
以上就是开始这两周的总结,我会持续分享这个系列(哼哼 谁知道我能坚持到哪天),感谢你能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