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心 ――解读严歌苓式“师生三角恋”章

我是在网上搜严歌苓的另一篇小说时偶然搜到《老师好美》这本书的。我是严迷,从《小姨多鹤》开始,但凡她的作品我都要读,每部都精彩。当年,《小姨多鹤》我看过三遍,之后还写了书评。

相比之下,《老师好美》这本书名气不大,虽然从时间上看,成书有几年了,但好像没引起多大反响。很多读书网站都收录有严歌苓的系列作品,《老师好美》都不在其列,也可能是还没过版权期。我终于没有搜到她新近成书的那部小说,却无意中发现了《老师好美》,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反正早晚都要看的。我在网上看了前几章(试读),之后弹出一个购书广告。我并不吝惜花几十块钱买她的书看,但书看得上瘾,你就等不急要一口气把它看完。于是就像一个突然犯馋的人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东西吃,我在网上搜啊搜,搜了好久才在百度文库找到一个PDF版,下载下来有七十多M。

这是一个发生在校园的“师生三角恋”的悲剧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班级。两个十七、八岁的男生刘畅和邵天一同时爱上了三十六岁的班主任老师丁佳心。于是因爱生忌,因忌成仇,终于,刘畅对情敌邵天一痛下杀手,自己也因此身陷囹圄,被判死刑。案情发生后,原本隐秘的“师生三角恋”也随之曝光于天下,丁佳心成了社会舆论的众矢之的,被学校开除公职后,一步步被逼入绝境。最后,丁佳心在重阳节祭祀邵天一返回的途中,被邵天一父亲的徒弟们暴打至死。


(一)

第一遍看完,感觉写得并不算好。虽然我看得意犹未尽。

在看的过程中,我就忍不住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评论,差评一片,包括一些严歌苓的忠实粉丝,也是大吃一惊的失望。好多读者把小说与故事原型相对照,从故事原型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主流的意见是认为作者美化拔高了故事原型中的女主角,而显得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小说是有故事原型的,源于多年前发生于贵阳六中的一起最终导致凶杀案的“师生三角恋”,在当时是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而小说的很多情节就取材于案件的新闻报道。

我的确也觉得这篇小说有所欠缺,但至于说美化拔高故事原型中的女主角,甚至说成是“洗白”,于我是不敢苟同的。小说应该不是对故事原型的改编,把小说与故事原型混为一谈是读者自己的混乱。《老师好美》不是报告文学,故事原型充其量只是小说的外壳,是创作的由头,小说的血肉与灵魂,作者都按照自己的意图置换了。小说中的女主角“丁佳心”与故事原型中的女主角不是同一种人设,没有可比性。作者在情节设置中撷取案件的某些细节,也可看着是把生活的真实融入艺术的真实,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这部小说没有故事原型做参照,也许读者们对作品的看法不至那么糟。

网上有些评价我是认同的。尤其是邵天一和刘畅两个男主角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念趋同,人物形象混淆难分,对此我有同感。有些则认为是吹毛求疵了,比如“520”(我爱你)、“530”(我想你)这样的网络用语究竟是流行于2005年之前还是小说时间背景的2010年前后,并不重要,作者只是想突出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这个背景下人物主角的语言特征,以考据癖的精神去拘泥那些用语在小说的时间背景中是否符实有什么意义?

一面觉得不好,一面又忍不住想要再读。对网上那么多负面评价,我在默认的同时又生出一丝不安,觉得有些结论下得过于草率。很多负面评论透出一股肤浅轻佻的味道,尖酸刻薄,感觉缺乏对一个作家起码的尊重――真不喜欢,不看就是了,批判的体无完肤,贬损的一无是处,恐怕也不是事实。我觉得这部作品有不足,但总体上瑕不掩瑜。严歌苓细腻精微的笔触,再次显现她对小说情感张力的准确把握,把读者的心捕捉到故事情节中去,情不自禁代入自己。第一遍看完后我良久坐在椅子上,感觉内心莫名的空落,强烈地想找个人聊聊来填补这空落。找谁?聊些什么?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不懂”的世界,我急于要在这个“不懂”的世界里凭空拽出一个“懂”的人来,但是这个人果真站在我面前,我又不知道能和他(她)交流些什么,从何处说起。

阅读是一种很私人的体验,那些你最想表达的感受,有时恰恰没办法与他人分享。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老话,被成千上万次引用。引用得多了,也渐渐有了“政治正确”的意味。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千差万别,什么都可以引用这句话作为争论相持不下的总结。没错,每个人都有权对作品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坚持这个结论,但前提至少应该是,你真的认真看了。

接下来,我看了第二遍。


(二)

第二遍看完,我仍然觉得有欠缺。但对一些情节的再读和细思,至少使我感到作品的叙事在逻辑上是自洽的,连贯的。小说的叙事结构独特,通过三个主角各自的视角还原“师生三角恋”,全析透视它的萌生、演化、失控和毁灭。在颇有难度的插叙倒叙的叙述手法中,各个章节的衔接形散而神聚,在貌似有破绽的地方,靠细节与细节的遥相呼应,默契配合,都可以逻辑贯通地连接起来。既然网上差评如潮,用不着我来添油加醋,那也不妨换个角度,来说说这本小说的好。

严歌苓创作的手法是老道纯熟的,尤其擅长打伏笔,有的伏笔打得很长,形成作品的暗线。伏笔都不动声色埋设在细节里,细节与细节相互勾通,彼此串联,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于润物无声中打磨局部,辉照整体。这是严歌苓写作的精妙处,囫囵吞枣地读,不加细细咀嚼品味,便体会不到她伏笔的用意。具体到这本小说,如女主角丁佳心,作者对她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情节路线图是用伏笔来做路标的。她极其讨厌抽烟,把它看成是对纯洁的污染,而她前夫刘新泉就是踏过黑白两道的污染源。在她前夫来找她请求复婚时,不经允许在她家里抽烟,在她看来就是污染的入侵,所以要把他赶出去。但“师生三角恋”曝光后,作为丑闻女主角的她已无力抵挡“不洁”的入侵,为刘畅翻案的沈律师不仅擅闯她藏身的招待所,还不顾她的卫生和自尊,在她卫生间里抽烟、上厕所,并在放有她内裤的水池里洗手。结尾处,她在重阳节到邵天一坟上祭祀,却把沈律师忘在她卫生间的烟带在身上,在邵天一坟前一连抽了五根。一个曾要把抽烟的前夫坚绝赶出去以抵制“不洁”的人,最后竟沦落到“不洁”。到这里已经暗示了她的死亡。此时她已一无所有,成了无处躲藏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女儿是她生命最后的寄托,也被她深恶痛绝的前夫夺走了。就连她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搭救的刘畅,最后都背叛了她,在监牢里杜撰供词诬陷她教唆杀人。人被逼到绝境,也就只有一死。表面上她是被暴打致死,其实是被社会逼死的。

被暴打后她放弃了呼救,既是他杀也是自杀。这是作者对她命运的隐喻。

说到隐喻,这又是严歌苓擅长的。隐喻是作品更长的暗线,贯穿全篇,揭示作品另一层主题。连“丁佳心”这个名字都取得意味深长。何为“心”?作品在头一章结尾就借丁佳心之口交代:“心,并不是指心脏,心是一个生命除了肉体存在之外的一切存在。那个存在不跟你要吃的、要喝的,但它要吃喝之外的一切,连你的梦它都要,因此它是生命的生命。那就是心。心的疼痛便是生命的生命在疼痛。”而两个男主角邵天一和刘畅一贫一富各自的家庭,恰恰没有这颗心。比如邵天一的母亲和刘畅的父亲在小说中都是以“吃”出场的,不厌其烦地一再追问自己的孩子“吃了没?”、“吃饱了没?”、“要不要再吃点?”他们都自认为爱自己孩子,但说得都是吃,唯独没有对“心”的体察和关怀。唯有班主任丁佳心懂得这样的“心”,是全班学生共同的知己。两个男主角都把她当成自己的情人,都想独占这颗“心”,结果酿成一起杀人案,连他们共同珍爱的“心儿”也一并毁了,成了殉葬品。

丁佳心最后的死,首先也是“心”死了。作为女主角,“心”也是丁佳心个人的隐喻。“佳心”之名若细加剖析,可能有两层含义,作者若取“善解人意之心”,也即懂得“心”的心,那与主题正相契合;如果作者是想表达“好心办坏事”,那“佳心”的意思就可直解为“好心”。以作者写作风格,一语双关,两层意思都有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小说就是揭示“心”的秘密。写它的缺失,写它的微妙,写它的伤痛和绝望,也写它的易变和绝情。爱情由它而始,悲剧也由它而生。


(三)

知乎上有一篇评论我是部分赞同的。基本上,《老师好美》控诉和批判了应试教育体制和传统的家庭关爱模式,指出它的弊端。几个主角都是这一压力下的牺牲品。这是主线或者说明线。我在网上还查到,作者本人也表示这本书是批判应试教育体制的。故此,本文没必要再重复讨论这个主线。下面我着重来说说我所理解的这本小说的另一项指控,或者说是另一个维度的主题。

严歌苓的作品通常有多层主题,各个主题在叙述结构上互相交融支撑又浑然一体,这在看《小姨多鹤》和她的其它作品时我都感受过。如前所述,这也是她擅长的。除控诉应试教育体制的主题之外,《老师好美》着重表现了丁佳心这样一个三十六、七岁的中年女教师在“师生三角恋”的人物关系中自我的情感冲突,通过对丁佳心人物形象塑造和命运走势安排来揭示女人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剧色彩。这符合严歌苓过往的写作风格,刻写女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中的命运一直是她创作的主体。只不过,这一次是把人物主角放在高考的时代背景下,放在“师生三角恋”的人设布局中,以呼应时代的变化。有人把《老师好美》归为“校园小说”一类,认为严歌苓的创作是在转型。这个看法未免肤浅,“三角恋”只是故事载体,而“校园”只是发生的背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划分,那也可以把这本书定性为专门写高考的小说。而这显然是荒诞的。严歌苓也根本没必要“转型”,写女人,就是写全人类。

小说中,无论邵天一还是刘畅,其内心独白其实都是从侧面摹写丁佳心。人物关系是三角关系,叙事手法也是轮替插叙,但在这个关系中,丁佳心无疑是桥接的支点,真正的主角,就像她名字中的“心”。“心”是故事的起源(而非原型),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罪魁祸首”。女人是祸水,这是古老的中国思维,至今仍然无形地压迫着女性,时而爆发出它的冷酷无情来。三十六岁的女人丁佳心成熟温润,知性善良,美得不可方物,美成了邵天一和刘畅共同的精神“毒品”,美得让税务局王处长“目光打着钩向她领口里看”,美得让刘畅的父亲都忍不住在她腰上掐一把……这就是原罪,你太美了,出了事你就是罪魁,就是祸首。情节中刘畅有一段内心独白,几乎有道破天机的妙义:“三十六岁的女人进入最后的怒放期,招苍蝇虫子,既不是她的错,也不是苍蝇虫子的错”。谁是苍蝇虫子?王处长、刘审计师之流是也。邵天一、刘畅又何尝不是?

苍蝇虫子垂涎花朵,花朵有什么办法?

丁佳心没有主动勾引邵天一和刘畅,她对邵天一和刘畅通过手机短信示爱的回应原本只是为了暂时配合他们的“模拟”。就像她主动去适应他们的语言系统,听他们这代人的歌,目的也是为了教学,为了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她是一个用真情热爱自己学生的优秀教师,是全班学生的小母亲,给她的学生们家庭所无法给予的“心”的关爱。身陷迷恋的邵天一和刘畅对她来说就是一对碎片拼兑的瓷器,她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对易碎的瓷器,一步一步往前挪,一心只想把他们以及全班四十多个学生平安送进考场。不想“模拟”变成了现实,两个学生对她亦是母爱亦似情爱的渴求变成了难以戒断也不想戒断的“毒瘾”。当她试图不再提供情感“毒品”时,发现根本做不到,于是只能一再迁就,给予,甚至不得不献出自己的肉体。

案发后刘畅被判处死刑,她没有法律责任,却被社会舆论判处了死刑。耐人寻味的是,最后,被判处死刑的刘畅没死,成了社会努力搭救的对象,她却被社会一步步逼死了,而且死的时候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虽然凶杀案与她和两个男生的情感纠葛有关,不能说她完全无辜,但她的初衷,对“师生三角恋”的处理,也是从两个男生高考的大局出发的,为此不惜牺牲自己。一切都是因为她太美了,当美最终引发血案,她却要为她的美承担罪责,接受社会舆论的道德审判。作者隐晦地指控了男权社会传统思维对女性的戕害,揭示即便是在貌似男女平等的网络新时代,男权思维的阴影仍然笼罩着女性。这是作品的另一层含义。

对男权社会的揭露和抨击,还表现在对“不伦之恋”的质疑上。情节中丁佳心有一段内心独白:“……五十几岁的王处长想娶三十几岁的丁佳心,没谁觉得不合理,反过来(指她和刘畅的感情)怎么就大逆不道呢?”何为“不伦之恋”?这其实也是男权社会定义的,男权思维主宰了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了以男权为中心的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见。


(四)

小说中,女主角丁佳心所扮演的角色是复杂的,常常在老师、母亲和情人之间模棱两可,互相转换,就像小说中她自己的内心独白,她是一个各种雌性角色的综合体,既是老师、母亲,又是情人、知己。造成这种角色的除了她作为教师的职责和自身善良的母性之外,客观上也是社会间接造成的。前面已经说过,由于学生们的家庭都不知道怎么爱孩子,丁佳心事实上充当了他们精神的依靠,填补了他们感情与亲情的空白。

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母性之爱的丁佳心,小说中她细腻柔软的母性温情无处不在,滋润全篇。她是一个对学生充满母爱的人,母爱意味着抚育、给予、奉献和牺牲,她也是这样做的。作者对她形象的塑造起初让我感到迷糊,她对邵天一和刘畅的情感究竟是母爱还是情爱?总觉得她对两个男主角的爱似是而非,就是一团暧昧。就像她和邵天一在一家餐馆吃饭时的情节描述的那样,两个人在外人眼里不像母子,不像情人,也不像朋友。也许作者本来就想把这种混合情感调拌的不伦不类,以体现成年女性内心世界微妙的自我冲突。

不过看第二篇后我察觉即使都是一团暧昧,对邵天一和刘畅,丁佳心的情感还是略有不同的。对邵天一,她怜爱的成分居多。她赏识邵天一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同时也被邵天一视为唯一的知己。但在她和他之间包含无数“爱”字的短信来往中,他对她的爱和她对他的爱是有错位的。这是邵天一自己也感觉到的。“乖乖睡吧”是母亲哄孩子似的,对“520”(我爱你)的回应“5120”(我也爱你)、“530”(我想你)的回应“130”(也想你)也只是含含糊糊的“模拟”,即可看成是对情爱的回应也可看成是对情爱的敷衍,或者是以师生之爱相蒙混。当邵天一因爱疯狂,强行与她发生性关系后,她反而自责是自己对不起邵天一和他的父母,让他走得太远。她最终放弃抵抗,牺牲自己,让邵天一“把两年前在邻家女孩身上及时刹住的动作,在她体内完成了”,也是出于对他的怜悯。

对刘畅,她情爱的成分居多。作为一个三十六岁的单身女人,她内心深处是有情感需求的。但是失败的婚姻让她对成年男人的“不洁”出乎本能地反感和抵制。为了不让媒婆上门打扰,离婚后的最初几年,她一直对外保密。刘畅的追求让她重燃了爱的希望,在她眼里,这个十七、八岁的男生相比她前夫、王处长、刘审计师之流的污秽不堪,是一股明澈无染的涓涓清流。丁佳心对刘畅有过一段内心自述:“我何尝不爱你呢?你的大度和理解让我自惭形秽。我何尝不想自由?哪怕荒唐,抛弃一切和你做让人戳脊梁的恋人;哪怕昙花一现般的短暂恋爱,我也要……”她前夫前来纠缠“复婚”和“谈判”事件中,刘畅对她的保护抚慰了她情感上的创伤。对刘畅炽烈的爱情攻势,后来她几乎接受了。

她的问题是,情感过于丰沛到失去界限,善良过头到无原则地给予。她配合两个男生的“模拟”,却又掌握不好分寸,进退失据,使事情一步步滑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值得玩味的是,她被动涉入“不伦之恋”是源于对纯洁不染的爱情的向往,但彼此之间年龄与身份的错位为社会所不容。而主流社会视以为常的“复婚”、“相亲”,在她的体验里却是肮脏不堪的,正如刘新泉未遂的强行亲吻,刘审计师的揩油掐腰,王处长色迷迷的眼神和那像土豆一样歪倒不成形的拥抱。

对丁佳心这个女主角,有评论家称是“矫情与失真的‘好美’”,在我以为只是一家之言,至少我读的时候,这个人物在我脑海中就立体化了,鲜活可感,就像当年我读《小姨多鹤》,多鹤就立即从小说来到现实。有网评说严歌苓在听说故事原型后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在创作中想附体于丁佳心。我不知道这说法是否靠谱,不过,严歌苓笔下的女人,是要让读者去爱,去理解,去同情的,如果达到这个目的,说塑造失败从何谈起?涉入“师生三角恋”的丁佳心肯定不是什么道德完人,但如果从“政治正确”的高度把她塑造得三观正,思想纯,简直一个高大全的人民教师样板,就不矫情、不失真了吗?

但败笔在于,作者始终没有写出两个男生的纯真可爱之处。前后两遍,我没觉得他们身上有足以让丁佳心这样一个深恶痛绝成人世界肮脏龌龊的成熟女性动心的闪光点。说“纯真可爱”,却言之无物。两个男生的心路历程,若放在两个成年男人心里,也毫不违合。这使得“师生三角恋”的发生,显得过于肤浅,好像没来由。


(五)

结尾又是神来之笔,让我想起《小姨多鹤》的结尾。两本书的结尾完全不同,但是,都好,都让人回味悠长。悲剧的美,往往最能戳中我们内心的柔软。相比严歌苓别的作品,《老师好美》算不上很出色,而我愿意看第二遍,这个凄美动人的结尾也是原因之一。就像把苦涩的橄榄最后嚼出甜头,让我不免反刍,回味是什么酿造出这个滋味。

结尾我看了好几遍,有些话差不多能背下来。其中一句是刘畅在狱中得知丁佳心被暴打致死后,为她默哀时内心的自白,我引用出来:“……活的世界,必然在变的过程中,事物会变丑,变质,爱变成恨,恨变成仇,仇让人挥拳头执凶器,正如心儿被暴打,正如他杜撰供词,指控心儿教唆煽动,正如千万匿名网友向任何陌生或熟人泼脏抹污。”这句话是揭示性的,神启性的,是造物主的定律,不可违抗的。整篇小说作者都是在表达“心”的需求,既呈现它的美好,又展示它的脆弱和敏感。到结尾,再揭示它易变的另一面――在一定环境中(活的世界),这变化也是必然的,早晚而已,忠贞会变成背叛,挚爱会变成仇恨。“师生三角恋”产生的根源是“心”,而它最终走向毁灭,也是“心”的异变所导演的。尽管最后刘畅“变心”而杜撰供词诬蔑丁佳心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律师蛊惑蒙蔽,但无疑那就是间接压死丁佳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心”死了,人也就活不了了。

“心”的易变使这场“师生三角案”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推而论之,一切形式的爱情,无论其发生的起始是多么纯真美好,就本质而言,都有可能因为“心”的变质而变质。易变,也是“心”的本质特征。从爱到恨,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可以毫不违合地在同一颗“心”里变幻,翻转,如一张纸的两面。对“心”这个微妙复杂无以名状难以捕捉的存在,到故事的结局,由作者的妙笔画龙点睛,使其立体鲜活呈现在读者面前。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盖棺论定这本小说为失败。

结尾的结尾,是以三个主角手机短信对话的形式对“师生三角恋”进行浓缩、萃取和回放,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再现了这场似是而非的“师生三角恋”中那温情隽永的美好时刻,意蕴悠远,令人神伤。如果剔除“不伦”和血腥的色彩,单从师生之爱或男女之爱的情感角度来看,又未必不是至真至纯的唯美。不说值得讴歌,也不至人人喊打,欲除之而后快。我想,作者深广的写作关怀,除了痛斥应试教育体制和男权意识形态的非人道之外,多少也隐含着对世间一切真挚情感的理解和宽容吧。

(备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83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5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6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6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8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95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9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88评论 2 36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12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推荐语: 1.2015年6月27日,《老师好美》获得以“见证文学的力量”为主题的第16届百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我在树下等你读书阅读 2,032评论 0 0
  • 邻家有位婆婆,大约90多岁,个子不高,很瘦很瘦 ,满头的白发,总是梳的整整齐齐,一根黑发都没有,眼睛很大,有些浑浊...
    本来美丽阅读 213评论 0 0
  • 最近身体十分的惫懒,严重的拖延症,曾经看林子濠那期变形记我曾说过,要为他写首诗,于今天已有两月多了,每当闺蜜...
    Jessica杨小杨阅读 423评论 0 0
  • 假如爱有天意之愚人码头 微风吹过海面所带来的风 窗边杨柳所轻拂着的爱意 以及一个连绵不断的美梦 那是你憧憬幻想着的...
    云曦文止阅读 484评论 1 2
  • 小学时光过得可真快呀,一转眼,又快要跟同学们和老师们说再见了。在这六年的日子里,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放电影一般在我的...
    刘丽_1ab6阅读 1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