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三点半醒来,就睡不着了,写海拔三千,头脑中胡思乱想新的一天会发生什么。
写完五点过,重庆的天醒得要早一些。读老魏的公众号,给周国平校长的书写的序言——《乡村教育的前方在哪里,一个乡村学校校长的所思所想》,精彩依旧。
七点半万老师来信息确认到校时间,又改成九点半。所以我们又拖沓了一下,整好到学校门口吃早餐八点四十多了。吃完去学校,学校很安静,保安联系李丽校长来接。先去寝室看了一下,正常配置,但是每个老师都很热情。然后去教室看了一下,有一个湖南过来的孩子在里面看电视。校长让他介绍一下一天的课程,他边吃鸡蛋边说。刚开始有点紧张,后来慢慢就从容了。
教室后面有个书架,书籍很多小优都没有看过,这也好,这周她可以看看。然后去食堂,食堂有个学生可以弹的钢琴,吃饭的时候可以轻松一点。
食堂在地下一层,旁边是展厅,是孩子们的作品,从展厅又可以穿到地面。然后到另一栋楼去看报告厅,报告厅在做校长培训,我觉得李丽校长的做法不妥,不应该带我们去打扰会场。
出了报告厅,我问学校有没有图书馆,李丽校长说没有。书籍就只有班级上图书角的那些,说实话这让我有些失望。我理想中的学校一定是一个像图书馆一样的学校,书籍必须很多,而且是好书很多很多,这确实有点让我想不通,下一步要问一下老魏。因为我始终认为,不管课程怎么样,阅读都应该是重点,而课外书的配备是一个学校的刚需。
和李丽校长简单闲聊了一会,老魏来了,首先让他签名,我毫不回避我对他的崇拜,他又送了我一本《儿童读写三十讲》,如获至宝。
他主要描绘了一下学校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他们课程体系比较成熟,但是师资需要增强。要优秀的教师才能实践优秀的课程。社团情况一般,和其他学校没有两样,下一步准备深入研究。
喊小优进来,小优很紧张,坐了一会儿我就喊她去玩耍了。我继续问到他们团队会在新学道干多久,他说直到把这个学校打造为西南地区的试点为止。然后找到合适的校长他们就慢慢退出,又去开发其他学校,他们只做体系,因为校长事务繁忙,他们不可能永远做这么多的杂事,他不适合做校长,因为杂事多,他适合做教研,做教师培训完,最终都是顶层设计着者,金字塔顶端的人物。
然后他们文科很强,因为魏老师对文科研究就很深入,这点的话我还是相信的。但是理科方面也不弱,这点还需要将来验证,要有好的理科团队。至于小优是文科气质还是理科气质,我也说不准,走一步看一步吧。或许会因为一个好的老师喜欢上一个学科,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
然后他谈到高段和初中读写能力的增强极为重要,这点我也深信不疑,因为他就是最好的体现。
时间快来到十一点,辞别老魏,来到操场和小优告别。顺便也和另外两个学生聊了一会,他们没有去户外吗?这点始终不明白。学生不是都应该喜欢户外的吗?这点又是我的困惑了。
打车费用三十多,也还好,不是太贵。候车厅吃德克士,贵得不得了,全是预制菜,下次换一家了,或者说最好不要在高铁站吃东西,一次性的生意怎么都不会好吃到哪里去。学校也是一样,如果是一次性的,那怎么能做得好呢?学生怎么会有好的体验感呢?
高铁上看完海拔五千和序言。序言中有一段很打动我,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没有有创作意义何在?如果工作长时间没有意义,那就要考虑换地方了,目前我这儿也还行。但是自己确实需要好好的抽时间规划一下将来了。
下高铁小陈同学发信息,才发现忘记这件事了,赶忙道歉,下一次一定要列清单了,只有清单能节约一个人大脑的带宽,毕竟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
给赵上课,本来讲回归方程的,符号太多她觉得复杂,又按照她的要求转为讲立体几何,运算不好,但是符号不那么复杂,好像她更容易接受一点。
去买包谷饭,到学校狼吞虎咽,汤又喝得太多,胃自然不舒服。和小优聊天,喊她注意不要看不适合的东西,周末最好还是要培养她回家的能力,研学那种倒是可以,不研学的时候就回家,研学就可以去大自然逛一逛。
晚上她换了一个寝室,和两个遵义的待在一起。寝室八个人,我估计是为了方便管理,和贵州的住在一起也方便聊天。
生活老师发信息来说每天要换洗内裤,又在网上给她买了内裤和鞋子。每天都要换洗吗?如果这是日常,感觉还是有点麻烦了,如果这是为了培养她的习惯,那还是可以的。当然,如果当地天气太热也可以理解。问了一下AI,确实有必要,那就按要求。
买好东西快十一点了,索性不回家了,在学校睡算了。一个人的起居其实很好打发的。
明天,希望能看到她新的样子,期待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