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从小喜欢看书,阅读不应该获得知识吗?为什么最后的惨剧发生在一个爱阅读的女人身上的?在文章开头,有一个篇章专门交代了爱玛的成长:被父亲送到修道院,在那里她接触了宗教的神秘浪漫思想,还有老仆人给她提供的浪漫小说,如沃尔特·司各特(他的小说因诗充满浪漫的冒险故事,深受读者欢迎),由于教育环境封闭,她单一地阅读浪漫小说,培养了一颗浪漫激情的内心。
这不是跟我小时一样吗?我初中时候一度迷恋言情小说,那种路边摊上泛滥的港台言情小说,还办了一个借书证去读,有点走火入魔。这种浪漫的言情小说,主角每天主要的事情就谈情说爱,他们有无尽的精力去折腾生活,不论面对如何困难,最后总能大团圆。不过与爱玛相比,我要上课,要考试,于是还读了不少巴金、鲁迅、托尔斯泰…..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港台言情小说就慢慢退出了我的阅读世界。
爱玛的修道院成长环境非常封闭,导致了她缺乏真实情感的接受,她不知道普通人的生活必须忍受生活的琐碎与无聊。在爱玛成为包法利夫人后,她以为的生活全部得不到满足,她讨厌单调乏味,身边的人平庸、无聊。她不断试图改变自己的状态,搬家、生孩子,出轨,一次次想从枯燥的生活逃离。可是,在那个年代,牧师告诉他,一个女人的幸福是家庭与婚姻,她的不甘心导致了一连串的悲剧。那些勾引她的男人风流自由,与她风花雪月后,拍拍屁股干净利落地离开,留下一大推风流债让包法利夫人独自承受。
在那个时代,女人不能获得充分的营养成长,一颗不健康的树苗成长出一棵病弱的小树,她在男人们鼓动的雷雨中摇晃。即使她想挣脱这种桎梏,而都是错误的选择。没有人会同情她,她在担忧与自责中自杀。
在没有阅读这本书时,常听到有人评价包法利夫人是一个自私、爱欲的女人,看了这本书后,我却爱上了这个天真无知的女人,她不过希望能够活在梦中,可是现实的世界却非要把她置之死地。在那个时代,确实有无数被压抑的女人安静地完成她们的一生,于是,惩罚成为了小说的结局,生活要惩罚那些背叛现实生活的女人们。不知道当福拜楼的《包法利夫人》在1856年刊登的时候 ,多少女人因为这个故事而停止了浪漫的想法。可是,爱情,是一个天才都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些被压抑的女人如何能够有能力完成?
现代的女人当然都是非常幸运的,她们懂得审时度势,不再轻易被爱情、欲望蒙蔽眼睛。她们懂得爱自己,体验生活与爱情,那么自由自在,这是女性的进步,是时代的进步。至于包法利夫人,这只想要飞出牢笼的小鸟,我是充满了深深的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