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多年,我都拒绝做钢琴老师。
我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总是在做一件事、一个角色,那你就是那样的一个人。也就是说如果教学生多了、以教学为主了。我就不是个音乐人,而是钢琴老师了。
尽管钢琴老师实惠多多,收入不少、时间也可以和家长随便调换,但我还是想把教学放在50岁以后、演不动了以后....
今年,一个很久未联系的朋友忽然迫切地要把女儿交到我手上,和我学钢琴。原因是五级考过,她想要直接跳八级;但找了几个老师都被拒绝。
我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每天4小时练琴,把八级的几支曲子弹熟。然后一个音符一个音符、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地示范,再一个音符一个音符、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地纠正她、按住她练,硬生生地把这个孩子揪上八级的位置。其中学生的基本功和技巧、以及音乐知识,有一个很大的断层。过程的艰辛只有我和学生知道;家长只是每次上课坐在沙发上刷手机。
考级报名要填写老师的名字,她把我名字填写了,我不太情愿;因为这个学生不能代表我的水平。
八级证书拿到手,我总算松了一口气。而且成绩还比考五级时高出一截。我摊牌——如果继续想考级,另请高明;如果想学爵士钢琴则继续。
现在,学生每次上课都非常开心,爱上了弹钢琴。以前学考级的时候,在课上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让她一句弹十遍,弹三遍就不耐烦。现在学爵士钢琴,不用催不用盯,自己就愿意多练几遍。每次看到她自己在琴键上寻找那些爵士音乐特有的和弦,然后一下子弹出来那些十岁孩子所弹不出来的、扑朔迷离的音符、自己拿着笔跑到桌子上把复杂的音符记在谱本上,我都幸福感升级,能量满满。
这次上课,家长拿来一份打印好的谱子,是中岛美惠的歌《系》要我教她,准备在圣诞派对上表演。孩子非常讨厌这首曲子,完全对抗着;我也没听过这首歌。但家长强压孩子——不喜欢也要学会这首曲子。孩子的眼泪落下来……
我问学生:“你想学哪首歌?”
学生泪眼婆娑地看了一眼她妈,说“她不让”...
我说:“别怕!有我在,你想学哪首歌我都能教你弹出来。”
家长又过来强势插嘴:“蓉蓉,你别理她!就学这个,她喜欢的那种都是砸钢琴!”
我没理会家长,继续问学生你喜欢哪首、你想弹什么....
学生依旧流着泪说:“她不会让的....又没有谱子,这首曲子妈妈把谱子都打印出来了……”
我继续鼓励她说出自己想要的、想弹的歌曲。同时平复着家长的情绪.。
“我想弹《spring》,就是久石让的那首”孩子怯生生地说……
我迅速在手机上找到这首曲子播放了一句,然后在钢琴上弹了一下。孩子睁圆了大眼睛“啊!神了!”我又播放了一句,这次两手一起把这句复刻出来,问她“是这样吗?”
家长也闻声而至,“哇!蓉蓉你是怎么做到的?”我说这就是我的工作,我是一个乐手啊。
然后我听一句、教一句 ,同时编排好指法教她,让孩子一句弹十遍;然后,学另一只手,练十遍;合手、再练十遍。。。第二句再这样——听、编、教、练...孩子有时候能自觉地弹超过十遍。
我说:“这个方法不是一整首曲子从一分熟、两分熟、三分熟....一点点弹会,而是一句就练到十分熟、再学会下一句,再练成十分熟;这样一个个十分熟的句子累计起来,哪怕只弹会半首曲子,也是十分熟的半首,拿出来都能马上表演。”
家长再次为我的方法惊呆了“蓉蓉,那你一天练多长时间琴?”
“练到弹会了,能演出啊!”
这个标准竟然不是时间的,也让她新奇。
我说:“你和孩子其实都是想在人前显贵,但是你们在选择曲目的时候出现分歧和对抗。孩子最知道弹什么曲子能在同龄人眼中被佩服、被认可。并且如果是她自己喜欢的歌曲,她会克服困难、激发自己的潜力把它弹下来。而我帮你们找到共性,又帮助孩子弹会她爱的曲目。”
那天的钢琴课,我特别幸福!我的能力和价值得到全面展现。我一直不愿意做的,我现在却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很好的钢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