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在为读不好书而困惑,读了书仍然没有多少改变而发愁,那么请你去阅读《秋叶特训营阅读7堂课》这本书,读后相信也和我一样豁然开朗。
该书由秋叶、秦阳编著,秋叶实名为张志,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他的团队重点打造“秋叶·7堂课”系列图书,专为职场人传授读书、学习的知识和技巧。
张志老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直面人们普遍遇到的学习困惑,教你如何读完、读懂到会用一本书,让你成为真正的阅读高手,期待读书的你变成更厉害的人。
01 从纸媒时代到网络时代,我们需要联机式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读书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阅读纸质书籍的人越来越少,更多人选择了电子书阅读,已占到阅读时间的80%。
相比掌握纸质书的阅读方法,掌握电子书的阅读方法显得更为重要,作者提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需要联机式阅读。
现今很多信息储存在网上,通过移动智能设备搜索到各种信息,就是所谓的“联机”。这些信息包括电子书、文章、新闻等。
那联机阅读有没有什么技巧呢,书中就为我们介绍了三种方法,即搜索阅读法、阅后即焚阅读法、关键阅读法。
搜索阅读法,就是借助搜索引擎、网站、社交平台等,通过输入关键字,来获得信息的方式。比如,要写领导讲话稿,你可以去翻阅有关书籍,可是会花很多时间,且方法有些可能过时。如果你上网搜索“讲话稿”,就会出现很多条资讯,将会为自己节省大量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阅后即焚阅读法,就是说信息看完后,不用记录也不用归档,直接把文章关掉就好。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惊讶,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他不反对做记录,而是要做结构化整理的信息记录,后续查找起来才方便,也才有用。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以前看到的好文章、好句子,统统都收藏起来,可真要到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放哪了。然而,如果你学会分类保存,下次找起来就方便多了。
最后是关键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时,只重点关注你想要的信息,也就是浏览发现关键词,停留时间进行消化,其他信息快速浏览。所以,很多时候,一本书、一个文件、一篇文章、一条新闻,你大可不必花时间全部看完,找到有用信息即可。比如,看书先看目录,重点一般在中间部分,可以直接从中间看,根据需要再扩展到开头和结尾看。
02 从获取信息到甄别信息,我们需要建构框架体系
有句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作者指出读书一定要有批判性的思维。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分享到互联网上,但信息也有“好”“坏”之分,急需我们提高“搜商”的能力。
对于不确定的信息,先搜一下。比如,看到网上募捐信息,就要查找发布信息来源,是否是官方网站的。
对于没有可靠来源的信息,先放一下。网上你会看到很多健康养生之类的文章,一看多数是个人账号或营销账号发,往往都是以推销产品为目的,可能毫无科学依据可言,这绝对没有学术期刊刊发那么权威、可靠、严谨。
对于文中提到的数据,先想一下。有些数据逻辑不对,材料来源不实,带有主观臆断,甚至故意选取对自己有利的数据,需要谨慎思考。作者分享了《统计陷阱》中的一个案例,1949年新闻报道指出,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显示,耶鲁大学1924级毕业生平均年收入为25111美元。看似好像没什么问题,可是细想你会发现,工资收入属于个人隐私,意味着有人不愿填写问卷,况且联系到的很可能是有声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而混得不好的这部分低收入学生可能不在调查之列,也就导致“以偏概全”的错误结论。
然而对于有用的信息,都要全部记住吗?答案是否定的。
“不要把大脑当硬盘,而要以点连线,把碎片知识变成结构化体系,并且争取有效解决问题”,这就是作者倡导的框架式学习。
书中提出“在绝大部分领域,真正值得看的书不超过200本。”我们依此进行主题阅读,把后面学到的东西补充进来,有意识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如果你对经济学感兴趣,那么请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经典著作,就可以建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价格杠杆、剩余价值等经济学理论框架,以后读相关书籍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迭代更新。
03 从输入知识到输出知识,我们需要不断复利
我们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学习技能,然而还不能体现读书的“功利性”,还需将学到的东西用来增强“内功”。
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为自己赋能,作者认为要实现三个赋能目标,内化赋能、人设赋能、群体赋能。
什么是人设赋能呢?就是通过输出让别人认识你,同你合作,建立联系。作者分享他的一个学员的故事,开始写小说并发到网上,后来有编辑看到,就联系到他的学员,要买断版权,由此认识了出版方,还获得了写作的收入。
那什么是群体赋能?就是加入志同道合的群体中,远比一个人走得远。我去年参加有书共读活动,并且在共读微信群里,每天看到知识分享,对表现好学员奖励。为此,对我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激励,后面我根据共读活动评选优秀学员的标准,有针对性进行阅读积分,那周有幸成为优秀学员,获得奖励图书盲盒一份。
做到以上三点,还不是终极目标,要做到不断复利。
什么是复利,简单来说你投入某个领域后,获得了回报,并且越滚越大。作者引用经济学家的复利公式:F=P×(1+i)n,再迁移到阅读这件事上,P是你本人目前的情况,i是你在阅读之后获得的变化和收获的程度,n是你持续阅读的时间。
不难看出,有两个关键要素,也就是只有高质量阅读且时间越长,才能不断提高复利值。
复利本身,又在相互影响,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还会导致结果C,最后又会反过来加强A,如此不断循环,这就是复利效应。
复利从本质上讲,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即知识复利、人脉复利、IP复利、变现复利。
当今比较流行说法是写作变现,这是高级的读书报酬,也是一种有效学习输出的结果。
学习到的东西不是用来收藏的,而是用来分享的。那如何做到高效输出呢?要坚持养成复利阅读的习惯,就是写书评、做读书笔记PPT,讲书,参加书友会。
这里说的读书笔记PPT,和读书笔记是不同,读书笔记所整理的知识主要为自己服务,而读书笔记PPT是面向大众,你得考虑传递给大众什么价值,就达到目的了。
本书就分享到这了,不要陷入“道理我都懂,就是不知道怎么做”的困境中,严格按照书中方法实践,你也会因为阅读而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