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看了看窗外,天正下着小雪,夜色渐浓。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他要去镇上车站接儿子回来一起过小年。说起儿子,老李感到既骄傲又惭愧:骄傲的是儿子与年轻时的自己一样,都是名出色的刑警;惭愧的是妻子过世得早,自己一直以来对儿子的管教极为严厉,很少有温情的时候。老李从衣橱里拿出自己年轻时的那套警服(这是他和儿子当初的约定,要穿着各自的警服碰面),穿上,对着镜子敬了个礼,然后放声大笑起来――他是被自己的行为逗笑了。
老李来到车站,找了个座位坐下。车站人挺多,人们脸上都挂着节日的喜庆。老李的右手边,坐着一群人,他们和老李年纪相仿,也是来接子女回家过小年的。拥有优秀的子女,难免要向外人炫耀一番,这是天下大多数父母的共性。于是,趁着等待的功夫,那群父母开始互相攀谈起来。
只听那个穿着相当考究的老妇人说:“我的儿子大学毕业不过两年,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高级主管。我时常劝他‘不要整天只知道工作,要学会适当地放松放松’,但他却说‘不行,我现在正处于事业上升期,还要再加把力’。没办法,他从小就是个上进的好孩子。”老李想起自己的儿子也是个上进的好孩子,总是一门心思花在案件上,为了尽早破案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常有的事,但无论人前人后,老李从未夸奖过儿子,一方面,他不希望儿子因为一些小成绩而志得意满,另一方面,他是个不善言辞的父亲。
这时一个戴着眼镜的秃头老先生接过妇人的茬道:“这也不足为奇,毕竟是男孩子,本就该以事业为重。可我女儿的想法就让我搞不懂了,都快三十岁的人,还没个对象,整天只知道忙着钻研学术,得了再多奖又怎样,我真替她担心!”其实只要子女平平安安就好,我的儿子不也没有对象嘛!老李心想。
妇人的大嗓门重又响起:“话不能这么讲,现在时代变了,女孩子也要有独立自主意识,刻苦的好女孩,还怕以后没人要?”
“说得也是。”秃头老先生满脸含笑,妇人的话说到他的心坎上,其实他自己恰恰是这样想的,只是由别人道出更能令他欢喜满意。
老李对他们的谈话有一茬没一茬地听着,偶尔露出会心的微笑。
雪渐渐下大了些,路灯下的雪花被昏黄的灯光照得极美。老李痴痴的想,要是妻子还在世,现在坐在这里等儿子回来的就不是他一个人了。
那群父母仍眉飞色舞地聊着各自子女的长处,尽情炫耀,又互相吹捧。他们只当左手边的老李是个不大爱说话的怪老头,一大把年纪还穿着警服,不是家里太穷,就是精神有问题。
他们又热切交谈了好一会儿,才有人把注意力转移到默不作声坐在一旁的老李身上。或许是出于好奇,又或许是出于嘲讽,那人问老李:“您在这儿做什么呢?”
老李一惊,看了那人一眼后,才如释重负般微笑着回答:“和你们一样。”
“是吗?您孩子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呀?”
老李没有立即说话,周围一片安静,十来双眼睛齐刷刷地盯向他,那些眼神里透露出轻蔑以及等着看他出丑的洋洋得意。他们似乎这样想: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这副打扮,儿子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老李自然感受到了他们的敌意,但他仍保持微笑,缓慢开口说:“我儿子是名刑警。他在邢警队里是响当当的人物,带头侦破了好几件悬案,这点我很骄傲。他从小就很正直,遇到别的同学被欺负,会马上挺身而出,我看到他身上被打的痕迹,误以为他在学校惹事生非,罚他倒立,他也从不为自己辩解。他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从不忤逆我。我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太过严厉,但我只是想借此来磨练他的意志,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最终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他们听后发现故事远没有自己设想得那样有趣,也没什么值得嘲笑的地方,只好耸肩的耸肩,撇嘴的撇嘴,谈天的继续谈天。
过了一会儿,他们的子女陆续来了,父母与子女间亲热地嘘寒问暖,老李静静地看着,微笑着。
人们陆陆续续离开了车站,雪越下越大。老李仍然一动不动地坐着,直到车站只剩下他一人。他低头看了看手表,已经接近凌晨。于是他起身,走出了车站。
大片大片的雪花悄无声息地坠落,天地一片苍茫。老李知道,他的儿子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因为早在四年前的小年那天,他在车站一直等到深夜,却只等到儿子与罪犯搏斗壮烈牺牲的消息,儿子的尸体被大火燃成灰烬,他连他最后一面也未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