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1、企:踮起脚尖。
企者不立,是说踮起脚尖不可能长久的站稳。比喻做事超出了本份。以前我们叫公司是实业,踏踏实实的做事,现在我们叫公司是企业,赶着做强做大,巴不得一夜之间就能上市圈钱,所以现在好多企业七八年就倒闭了。
企者不立,踮起脚尖走路,不可能长久,比喻做事超出了自己的本份,所以不会长久。
2、跨:阔步而行。求快,欲速则不达。
跨者不行,大步往前走,也不会持续太久。
3、自:字面的意思是自己。这里指的是只顾自己,不管其他。比如二十二章所说的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里的“自”字,都是这个意思。
由第二十二章开始,接连到二十五章为止,反复地申明,道体自然,切莫乱加造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人类的通病。
自见者不明,认为自己有独到的见解,听不进去别人的见解。局限于自己所见,很多事看不明白。
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永远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样就容易遮蔽了事情的真相。
自伐者无功,自已炫耀自己,自居其功,到最后反而无功。自已夸耀成就是不长进的。
自矜者不长,居功自傲的人,很难去领导众人。
这四个“自”都是自我观念。
这一章的四句话:“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和二十二章的四句话“不自见(xia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in),故长。”它们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4、赘:瘤子。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赘[zhuì]:多余的,无用的。
比如饮食,适量就好,吃多了会生病。比如身体,胖瘦适中就好,太胖就会有多余的赘肉拖累身体,行动受到阻碍。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物,解释为“人”,二十九章的”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hui一声)。”意思是世人的秉性、表现、强弱、心态都不一样,不可以强求千篇一律,而是应该道法自然,因材施教。
物解释为“人”时,通常是指“他人”、“众人”、“世人”,如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损已以利物(损已而利人)。“《唐书.王圭传》:”圭亦以师道自居,物议善之(众人称善)。“
最常见的就是”人物“这个词,”人物“不是指”人“和”物“,而是同义反复的结构,”物“也是”人“。比如我们说”待人接物“也是”接待人物“的意思。
或,本义是指“国”,在“国”字之前产生,后来有了“国”字,“或”的意思便转为“有”,如《易经》中的“或跃在渊。”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或坐或卧”之类的词,“或”也作“有”解。
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剩饭赘肉,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物或恶之”,任何一样东西,都有自然的定形,变体都是不正常的,即使是植物,过分地长出来一个多余的附件,不但自己增加负担,而且令人讨厌。所以有道之士,自处绝不如此,绝对没有这种心理行为,才算合于道行。
老子所谓的“道”,既不如佛家一样的绝对出世的,也不是如儒家一样的必然入世的,它是介于两者之间,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的。换言之,有体有用,道体在形而上的自然,道用却在万物万事,平常日用之间。因此,他的道,也正如孔子的门人曾参所着《大学》一书中所说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不能离开此道。
老子用这两个人生行动的现象来说明有些人的好高骛远。如果把最浅近的、基础的都没有做好,偏要向高远的方面去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愿自毁。由这两个原则的说明,就可明白“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四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