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之所以能关注到它,因为有几个朋友在做心理咨询工作,她们在朋友圈发了有关这个卫生日的消息,有了一个概念的认识。
另一个方面,今天人民日报也发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前几天听梁文道先生的播客节目,也听刘擎老师提起,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达到27%,当时也被这个高抑郁比例吓住。
精神卫生也是心理健康的问题,不再是一个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话题,它就在我们可见的身边,加速和我们的连接,不容我们的忽视和漠视。
1. 精神卫生日的设立
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
随后的十多年里,许多国家参与进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界精神卫生日”。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像感冒一样普遍, 精神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世卫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四分之三滥用酒精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
此外,在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
精神障碍疾病已经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的人群。
这样的数据和现状让人细思极恐,心有戚戚然,敲响了我对心理健康敬畏的警钟。
2. 精神卫生日的意义
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
精神医学专家特别提醒:精神障碍要积极治疗,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超过70%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治愈。
而让专家异常担忧的是,我国精神发育障碍者已达1600万人,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
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发育障碍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精神障碍的病因,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当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需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
如果精神疾病像感冒一样普遍存在,不妨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现在很痛苦,但治疗一下就会好。”
讳疾忌医,错失治疗的最好时机,让一场普通的感冒将自己带进更深的痛苦深渊,实在是愚昧和对自己的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