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第五项修炼的系统化思维
选择的自由是唯一的自由
聚焦关键解而不是症状解
共计2273字
很多时候之所以问题不断恶化,以致于无法挽回地损失,并不是说“认知的错”,而是“无能的错”、“没有行动的错”。
也就是在行动之前,总是把问题计划想的太完美,从而让自己一直处在计划和想象之中,从来没有做出行动。
你的工作生活中是否发现,当说到任何问题的时候,有些人总是表现的无所不知。但当隔段时间再次提起的时候,会发现这些人还是很好地保持着原来的状态,没有任何进步。
当然,你再次询问听他的时候,还是会听到同样的声音,而且依然是那么“有道理和正确”。
这些人初次接触可能感觉,思考很有深度,并且充满智慧。但是认识的更深入会发现,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的话,做出过相匹配的行动。而这些看上去的智慧,也只不过是想得太多和无长进的嘲笑。
同样的例子,在身边有那么些人,看上去可能并不是那么灵光和聪明,有时候甚至会感觉有点傻里傻气,而且总是会意外地得到机会垂青。
很多人不能够理解,这好像和我们的认知不相符,难道不应该是聪明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怎么会说傻人更有成功的机会。
这种认知悖论,难道是说“想得多没有想得少更有价值吗”?
当然事实并非如此,而归根结底是在“行动”上。不管想得多少,如果始终没有持续地行动,最终再完美的想法也只是空谈。
其实,那些做成事的人会发现,当下的结果可能和自己最初的设想相差甚远,而且过程中可能被各种错误和失误填满,总是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向终点。
这也说明了,犯错是人类进程中的推动力,犯错不是成功者的羞耻,而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没有人能够保证计划有100%成功概率后再去行动,而高明的投资者也往往是看到了稍纵即逝的成功概率就果断出手。
众多科学成果也说明,快速迭代也就在于不断证伪和试错中前进的,如果说100%不犯错的情况存在,毫无疑问那就是什么都不要做。因为现实情况是,只要你开始,你的行动必然会和客观存在的事物、观念、理论产生各种冲突。
而就是在这种不断产生不对称的现实中,不断地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一步步完成进步和发展。
虽然短期来看,行动和不动没有差异,可能去做了反而比没有什么都不做更坏。但是,在长期的时间维度下,微小的差异在复利模式的作用,不断地积累起更多的经验和认知。那些曾经犯下的错误,都成为你的工具箱中的器具。在之后的行动中,即使还会遇到各种没遇到过的错误,而且仍然会犯错。
但你有了自己的错误清单,会极大程度地降低你犯下同等错误的概率。
二战期间,一名犹太裔心理咨询师维克托.弗兰克,在战争结束后写下了《活出生命的意义》。在书中提到:
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
我们常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因于家庭、基因、社会等各种外界因素,这种负向的转移负担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暂时地心安理得。但是在长期来看,这会带来负反馈循环。
起初可能由于自身适应性,从而心理放松。但现实却在后面的某个时间节点会让转变,你此时此刻的行为直接影响之后的结果。
所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找到“关键解”,而不是“症状解”,从而将恶性循环转变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第五项修炼》中系统思维的核心观点,在个人遭遇麻烦,我们习惯性的误区是直接解决由此产生的不适感要素,从而本能地去触及其表面的解决方案,而没有思考问题背后真正的要点在哪里。
这种鸵鸟式的应对措施,是一种短视和自欺欺人,真正应该做的是找到困难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才能够系统地彻底根治。
那么,回到要说到的应对犯错和困难的态度,正确地处理麻烦和问题,在于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解”。
在管理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明知道很多工作任务需要及时处理,但由于自身任由身体本能对于困难的排斥和延迟心理,知道问题一拖再拖,直到已经影响到整个事件的进度和前进,最终要么就是草草了事地应付,要么就是各种推托和搪塞。
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可以说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步于身体的本能。
只要行动必然带来不适感,特别是应对意见完全不懂或者没有兴趣的事。有时候宁愿无所事事,或者什么也不做,也不想做出半点行动,最终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遗憾。
而个人要实现自我超越,首先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很多人说,“我明明知道拖延不好,也想要去改变,但是就是改不了”。
对于这样的人,永远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也不去想办法解决,总是对别人的建议和态度嗤之以鼻。这是每个人都反感的,而又是大多数人所处于的一种人性弱点。
其实,分析懒惰和拖延态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由于个人本能的限制,从而让自己任凭原始冲动控制,而行动这种“反本能”的行为模式,本身就是对于人性的对抗。
其二,是事情本身对于个人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全新的知识范围,是自己完全无知和陌生的领域,从而会让自己产生紧张和逃避的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对于这件事情不屑和厌恶。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积极主动和正向赋能”。
你可能会发现,对于吃饭和睡觉来说,这些也是需要个人行动的事,为何每个人都会没有驱动地主动去做。
这一方面是这些是人的刚性必备需求,因为生存的本能就是获取生命能量和维持体能,所以是自己内在的身体需求让个人主动地去摄取。
另一方面是个人其他需求,就是对于个人有价值有意义的心理需求,比如尊重和信任、奖励和表扬。
因此,要解决看似拖延、懒惰的问题,其实也就是从内心和事情本身进行价值赋能,让自己产生积极主动的效能。而这个过程,需要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找到意义、给予赋能和持续行动。
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能够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而有效地行动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