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作者在文章中用到这个词语,我自己有时也会用。这个词一般只以否定形式出现,比如不承想
、没承想
、谁承想
等,我写个现成的句子:
清晨起来,因为要出门,我早早地晒好了被子,不承想,忽然来了场急雨,太阳没晒到,倒是收了一卷的湿气。
意思是这个事情出乎了我的预料,我没有想到。
不承想
、不成想
、不曾想
这三种写法,我在收到的稿件中都见过,也问过几位老师,他们的选择也不尽相同,那么到底哪一个用法才是规范的呢?
注意一下,这里之所以不说正确
,而只说规范
,是因为有些词语的运用属于约定俗成的习惯,你不同意,非得要用其他的形式,当然也可以,甚至在语意上也能够解释得通。这是中文的特点,也是它的魅力。我们所讨论的并不是对错的问题,只是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
我手头有两部工具书,一部是《辞海》,一部是《现代汉语词典》,《文章里的虫子》系列文基本以这两部书为依据。
这两部书对于这个词语的解释是这样的:
-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意:
- 【承想】: 动词 料想;想到(多用于否定式,表示出乎意外):不~ |没~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 谁~今天又刮大风呢! 也作成想。
- 【成想】:同【承想】
- 【曾】: 表示曾经;
- 没有曾想这个词。
-
《辞海》中的释意
- 【承想】:动词 料想;料到(多用于否定):没~事情会这么顺利。
- 【成想】:同【承想】
- 【曾】:表示曾经;
- 没有曾想这个词。
所以根据两部词典的意思,不承想
和不成想
都是比较规范的用法,而不曾想
并不规范。
-
实际应用 参考百度百科的资料
- 北大 CCL 语料库搜索,可得到60余个使用了承想的语料,全部是否定形式,包括不承想、没承想、谁承想、哪承想四种否定形式。相对应的成想的否定形式共有58个语料。 在 CCL 语料库搜索曾想,大部分是组成曾想过、曾想到、曾想起、曾想得到等形式,在这些句子中,曾想并非独立的语言单位,而是作为独立的副词,修饰后面的动词结构。
-
结论
-
承想、成想、曾想三个词语中,承想和成想是同义词,其中承想是最规范的用法;承想与成想只以否定形式出现,主要为不承想、没承想、谁承想、哪承想四种。曾想不是独立的词语,
不曾想是不规范的用法。
-
承想、成想、曾想三个词语中,承想和成想是同义词,其中承想是最规范的用法;承想与成想只以否定形式出现,主要为不承想、没承想、谁承想、哪承想四种。曾想不是独立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