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四天上幼儿园,初春的天气总是变化无常,这无疑给初入校门的孩子雪上加霜。孩子在第三天回家就已经开始流鼻涕,晚上偶尔咳嗽,无奈之下,决定次日在家休整一天。这一天其实我是纠结的,因为已经三天的适应期,如果中途断档,不知道会不会加重他的分离焦虑,会不会延长那痛哭的时光;如果继续,那么他在幼儿园无助的焦虑,可能又会加重他的病情。我担忧的情绪如同竞技场上的对手,难分伯仲。然而孩子却在休息的这一天开心地乐不思蜀,根本无视我是否在场,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度过了开心愉快的一天,我仿佛听到了他为不去上幼儿园,那胜利的窃喜声。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他在幼儿园的生活也如这天一般,有朋友,有快乐,有笑声。
然而今天上学,一切又重新上演。从出门开始,他就意识到我们的方向,一路上眼泪不住的流淌,春风凝干了泪痕,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两道笔直的印记。一边哭一边吵着找爸爸,找哥哥,甚至希望电动车没电。看着他各种抵抗的表现,我真是哭笑不得。
来到幼儿园,依然哭闹不停,老师抱过去安抚,可以想见,更加重了他的情绪,使劲抓着我的手。那一刻,面对决堤般的泪水,哀求的眼神,嘶哑的喊声,掰开他的小手,那是一种揪心的痛。我回身离开,不敢回头。
一路上,他的哭声还时常在耳边想起,总是听到孩子哭喊“妈妈”的声音。希望孩子今天能好过一些。
当我打开电脑中的监控时,我再一次惊讶了。因为我看到他已经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独自玩耍变成跟小朋友一起工作,老师喂其他小朋友吃饭,而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别人都去午休了还在吃饭的孩子。“宝贝,你太棒了!”此情此情,我不由得脱口而出。
第四天,他惊艳的表现,让我更加坚信,一直是我多虑了。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比担忧,比焦虑更能帮助他面对新的生活和挑战。或许我们本就不应该说,诸如“幼儿园好不好”,“你今天哭没哭”这样的疑问句,而是应该更加积极的理解他,肯定他,比如今天我想我应该对他说:“妈妈看到你跟小朋友一起参加体能大循环了,你真勇敢!”
相信孩子会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