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我先说说我是怎么进入培训圈的。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 ,填志愿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想读什么专业,我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纯粹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专业带有“管理”两个字,而管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高大上”的工作。毕业前后,我并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咨询过职业规划师或者师哥师姐,想着就是先找到一份工作,因为毕竟当时弥漫着“经济危机”氛围,找到一份工作已然不易。找到的就是在一家服装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助理的工作。这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我进入培训圈的开端。
2、我在职业生涯开端并不是很坚定的要一直做培训,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错的——选择错了行业,选择错了职业。我进入服装行业的时候,已经到了服装行业高速发展的尾期,而我当时对行业生命周期根本没有认知;而对于人力资源,并不在服装行业的主价值链流程当中,也就是说它并不在关键核心部门。人力资源在公司主要是做服务工作——服务业务部门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尽管这项工作也是十分重要。而培训由于本身的绩效很难衡量,加上服装行业整体是处于下降趋势,对于培训资源的投入就更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服装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这里,并没有看不起服装从业人员的意思),对专业的要求度不高,使得我在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前三年并没有做好专业化的训练,“完美的”错过了培养培训专业化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职业生涯前期,由于缺乏培训的深度认知,我甚至想过不做培训,去做招聘的想法。我是真的去做招聘了,一做就是差不多半年。我想说,人生的路不是白走的,做了招聘之后,我发现招聘的工作模式并不是我擅长的(招聘更多的是一对一),我擅长的是一对多,擅长的是把我知道的东西分享给大家,于是,我决定重回培训圈,这是我的第一次觉醒。这次觉醒让我隐隐约约找对了方向。
3、2016年,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重回我的第一家公司——我职业生涯开始的地方。我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林滢,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主动跟他交流,一方面是他性格比较内敛,另一方面是我没有看出他在培训方面(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方面)专业的深度。直到有一天,他问我:项鎏,你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不过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我并没有对这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度思考。于是我在工作之余开始探索我的安身立命之本究竟是什么,我不仅自己探索,我还和我的下属兼好朋友汪顺唯一起探讨。探讨的“成果”,我将会在后面跟大家分享。再回到林滢身上,他还问了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至今记忆深刻,这个问题是:培训的道法术器用是什么。对,我一直在学习关于培训的技术、方法论,却并没有触及培训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培训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触发我对培训进行深度思考。而思考的“成果”我也会在后面跟大家分享。由于这个问题,使我更加坚定的要做培训。这是我的第二次觉醒,这次觉醒,让我的方向渐渐清晰了。
4、重新回到我的第一家公司,我还遇到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汪顺唯,我很喜欢永澄老师的一句话:同频的人就要使劲在一起。对,我跟汪顺唯很同频,这促使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成长心得,相互促进,砥砺前行。人这辈子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易,汪顺唯绝对算是一个。关于和他的故事我会另外写文章,好好聊聊。这完全算是我在第一家公司遇到的“正向黑天鹅”,幸矣。
5、在2017年的7月份,我又认识了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人,刘海涵。在这里不谈我们合作的事情,而是因为我们的合作,使我在开发课程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我并没有把培训的底层规律摸透,也没有把我能力圈内的一些概念弄清楚。于是我暂时放下课程开发,进而去将我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重新弄明白。而在进一步的学习当中,我渐渐认识了一些高手,比如说成甲,他的《好好学习》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学习方法,使我重新思考“如何学习”这件事。尤其他提出来的临界知识和对临界知识的运用,让我渐渐明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大大提升你成长。这完全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比我中了500W还开心。于是我主动实践成甲老师《好好学习》当中一些知识——比如说黄金思维圈。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我养成了每天必须2小时的学习习惯,我渐渐明白,我没有“高效、高质”的输出,是因为,我并没有打造一个“输入——信息加工——输出”的系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慢慢去打造属于我自己的能力圈,自己的能力体系,为未来的“帮助更多的人成长”打好基础。这是我的第三次觉醒,也是我的最重要的一次觉醒。这次觉醒让我坚定了方向——终生从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