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话》皇帝的外戚也是雷(2)

上节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起因是灵帝宠信宦官十常侍。今天说另一个乱源,皇帝的非同姓亲戚,即外戚。

先解释几个人物关系:

1. 十常侍: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人称“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他们玩小皇帝于股掌之上,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图片来自网络


2. 蹇硕(?—189年),东汉末宦官。八校尉之一。这宦官居然还是把校尉之首。袁绍、曹操彼时都是八校尉之一。

3. 何进:汉灵帝的大舅哥,皇后娘娘何氏的亲哥哥。本篇外戚指的就是他。

4. 汉灵帝的两个儿子:刘辩是何氏的儿子,刘协是王美人的儿子,据说汉灵帝喜欢王美人的儿子,欲”废嫡立庶“,但这种做法有违习惯,迟迟没有实施。后来一病呜呼了。


据史料说:灵帝死前托宦官蹇硕,叫他拥刘协继位。到底是否是蹇硕诈称灵帝遗命,这个无从判断。

蹇硕如果想废嫡立庶,第一个对手就是何进。何进作为外戚国舅是大将军,贵族,比蹇硕容易获得民心。他欲把专权的宦官一概除尽。宦官作威作福,人民早就恨透了宦官。彼时,诛杀宦官的气氛相当浓厚。

所以蹇硕必须除掉何进才行。于是蹇硕假传何太后的圣旨,把何进骗进宫里杀了。

袁绍的弟弟袁术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火烧宫门,攻击宦官,宦官挟少帝逃跑,被杀的被杀,跳河的跳河,宦官被一网打尽。

此时,董卓从西凉进京,进京后便专擅朝权。废少帝,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袁绍逃到东方,东方的诸郡纷纷讨伐董卓。董卓烧掉洛阳,逃至西京长安。各自为据。

从此,天下分裂。。。


为什么后汉的皇帝会和宦官合伙干掉外戚?

说白了,谁抓住了太子,谁就赢得了权利。都不是好鸟。

所以,宦官不好,外戚也不是好东西。皇帝选择的是跟宦官一起斗外戚。


亲戚有两种:一是父姓一族,后世称为宗室;另一种是母亲或妻子家的人,后世谓之外戚。

古人由于交通不便,所以活动围范主要限在同族之间,因此亲情格外浓,以为宗室和外戚和自己特别亲厚,于是有国有家的人,就特别任用自己的亲戚。

封建制度,皇帝都是把同姓宗室分封在外,这种分封的结果是后来互相攻击,甚至造反,所以自秦以后,取消了分封宗室。但对于外戚秉政的危害却经验甚少。前汉为外戚王氏所篡,后汉还继续用外戚。一个外戚倒下还有一个外戚上来。究其原因是制度问题,不能怪某个身居高位的人。

吕先生说:这跟我们现在天天骂奸商,却没有人攻击商业制度一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