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最该专注的究竟是什么?

最近刚刚读完《专注力》这本书,这几天一直想找一个整块时间,回顾和整理一下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行动策略,原计划订在今晚运动后花1~2个小时做这件事,结果饭后散步途中收到家人信息,父亲发高烧了,我们急忙赶过去,回到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计划的运动跳操是不好再操练了,打开电脑做些安静的工作吧。

父亲的年纪其实不是很大,可是这几年身体素质很差,心理状态也不好,在他的生活中充斥的都是对于自己身体不好的无奈和对母亲强势蛮横的愤怒,这种愤怒又逐渐在转化为悲戚,而这种消极和悲戚,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身体状况。

《专注力》这本书讲的是如何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提供了很多具体的行动策略和步骤,但它一开篇首先提到的是,“如何找到专注的焦点”,是的,我们一直在学习各种方法和技能,学习如何快速阅读,学习如何高效学习,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可是,终其一生,在我们的人生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我们最该专注的究竟是什么呢?

“80/20法则”,也叫“帕累托法则”,即你80%的收益或价值其实仅来源于20%的努力。

书里提到的“80/20法则”,适用于各个领域。对我们的生活而言,有时我们在20%或更少的时间里做的事,造成了我们80%的不开心。

每周我会有至少三天回父母家去吃饭,其实吃饭的目的主要是听父亲的倾诉,尽管他每次诉说的主题都是围绕母亲的言行带给他的愤怒和痛苦。很多时候,那都是一件极其微不足道的小事,今天是因为买或不买一根葱,明天是因为一个碗的摆放位置,发生口角都是在不超过1分钟的时间内,可是余下的一天都是父亲在对母亲的蛮横语言和由此引发的对过往的不快回忆中度过。

专注于积极事件为什么重要

“80%的时间里我们都在关心哪些事情没做好。而研究表明,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做好了什么上才是加速进程的关键。”

每次的倾听,我都会极力劝解,但多年的相处模式和彼此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化,无论我怎样的劝解都只会引起父母新的争执而从无任何变化。劝解母亲,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是不可能的了,身边所有家人朋友都表示放弃这一打算,但近几年父亲的过于伤感和琐碎也成为家人们逐渐不可理解的事,作为长女,看着父亲终日郁郁寡欢,尤其这两年身体明显愈发不好,内心充满了焦虑,又始终不知道怎样才能够让他学会看淡和释怀。

我不停地把自己的、身边的,包括书中学来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分享给他,他永远都是明白道理,却依然如故。今晚,在给他测完体温之后,我又一次跟他讲一个人保持心情愉快对身体健康是多么重要的事,他说身边很多人都说,他也知道,他都懂,但他不觉得他们说的任何开心事能让他开心,看着他讲话时候很平静的语气,我告诉他,快乐,有时候是要刻意去寻找的。身为他的女儿,和他一样,我也是一个内心孤独的人,可我每天都给自己安排很多事情,不停地去激励自己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令人不快的、消极的事件上,要通过刻意练习,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那些积极的事物上。

改变消极的态度

改变消极的态度其实并不难,你只需要将注意力刻意地转向那些积极的事物上来。我打算将书里的策略写成一张卡片送给父亲,也把它写到笔记里经常提醒自己:

●  每天早晨醒来时,花一两分钟想想生命中值得感激的事情。同时,想一想这一天你所期待的事情。 

●  在一天当中,当有事情进行得很好时,花点时间把它记下来,不一定是大的成就,也许只是琐碎的小事。 

●  注意其他人所做的积极而有价值的事情,花点时间去赞美他们所做的事。  

●  夜晚时分,简要回顾一下当天发生的事情,积极和消极的都要想一想,从中你能学到什么。如果确实有很不好的事情发生,那么下一次在遇到类似事情时,你要怎么处理呢? 

人生中我们想要实现的愿望和目标有很多很多,但最重要的,我们最该专注的是什么呢?我想,是拥有乐观而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保持热情和令自己快乐的能力。只有在这个核心目标之外,其他学习和努力的目标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懵懂初开,风尘仆仆追梦,尝尽人情冷暖,不记春秋几度,羽裳翩翩垂白蜺,终赢得江湖名, 却难平鸿鹄志。 雨水檐下,晴日...
    谷雨后是夏天阅读 4,264评论 0 0
  • 我们从儿时起就会被很多人问及到:“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啊”,这个问题会伴随我们整个学生时代,而我们随着年龄和见识...
    炸毛刺猬阅读 3,959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