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冷柜的冷气已经开始让我有点哆嗦,可我依然拿不定主意买什么。
拿起一盒切好的牛肉丝看看又放下。上次买过,好像肉质并不好。但是今晚有点想做韩国辣白菜炒年糕,放一些牛肉丝刚好。
昨晚丢下外甥自己在家,和老公出去享用情人节大餐,今晚似乎应该弥补一下,要不煎牛排?可是...老公不在家,我的手艺只怕是要糟蹋了这块好肉。
上周在观摩了老公无数次操作之后,终于亲自实践了“照烧猪排拌面”。按照西餐的摆盘,照烧汁浇在凉拌的面条上,猪排盖上,盘中一侧点缀以扁豆、青红椒、上海白等一点小蔬菜。外甥难得的夸我做的好吃。
有了做过一次的信心,毫不犹豫拿了一盒猪排。可是...猪排也可以切成猪肉片对吗?刚才在隔壁买了韩国辣白菜。想起来中午在韩国店吃的那份辣白菜猪肉炒饭,嘴巴里立马津液满满。中午刚吃一口我就立志要学会做这个炒饭,应该也不难的,不如今晚试试?
“Excuse me?”旁边有人忍不住喊醒在冷柜前发呆的我,我赶紧让到一旁。瞅着别人推车里半满的各种食物,真纳闷别人家主妇脑子里都是怎么组合一日三餐的。
曾几何时年轻的我,被公司同事称作“电脑”。谁做过什么、做错什么、东西放在哪里了我都是过目不忘,以至于当了领导以后批评起人来,对方即使再不高兴也无可辩驳,因为我记忆不会出错,下决定做判断也很少出错。大家当面夸我“果断”“有魄力”,背后议论我“武断”“暴脾气”都是知道的。一度以为这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至少会伴随我大半辈子。
好像也没多久,大约年龄上了35之后吧,一切突然就不同了。清晰的大脑像被谁强行灌入了浆糊,记忆变成只有几秒钟的小金鱼。睡眠稍微不好,一整天便昏昏沉沉,懵懵懂懂。做事也开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犹豫不决……做决定变成一件纠结难缠的事,哪怕只是今晚吃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
人最痛苦的事,恐怕是眼睁睁看自己堕落而无可挽救吧!学中医的老公跟我说,这就是正常衰老的过程,没人可以避免。
《黄帝内经》早有明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跟着老公接触中医伊始我就念过这几段话,也认真听完徐文兵和梁冬对话的黄帝内经。可当这一切古人早已总结出的经验丝丝扣扣落实在自己身上,真的难以接受。
早晨梳头,镜中又发现鬓边一根白发。是的,又!第二根!不同于第一次刚发现白发时我惊慌失措的尖叫。第二根冷静多了。拔下来拿在手里仔细端详,长发只是从根部开始白了一半,但银白色的刺眼极了。
想起父母,离家二十多年,根本不曾关心过他们何时有了第一根白发,何时变成满头华发。我也不曾关心过他们经历盛年之后衰老的过程中心里是否也如此惶恐。只记得偶尔回家,嫌弃过他们的唠叨、鄙视过他们的忘性,对不再麻利的动作表现过不耐烦,对日渐下降的学习能力流露过不屑......
原来我错的那么多那么离谱!
原来衰老是这样的无奈……
随便捡了几样东西回家,晚餐终究还是做了面条。只是洗完碗收拾完厨房,拿出好久不用的豆浆机,又拿几个小碗分别泡上黑豆、黑米、核桃仁。明早起来再加点黑芝麻打一碗浓浓黑米糊吧!
最好再去市场买只鸡,炖个鸡汤。
和朋友通宵打牌、一醉方休的逍遥日子仿佛还在昨天。这么快就到该进补的年龄了。衰老来的无声无息,从眼角、从鬓间,从心里...悲哀的告别青春了……
(PS:作家编剧六六今天的公号发布文章名为《你会嫁入豪门吗?》我只想引用她最后一句:“我就适合嫁平头百姓,男人对我没啥要求,我对自己也没啥想法,特别和谐。我现在要去午睡了,让想嫁豪门的女子去健身房吧”。呵呵,我也就是一普通女子,做不到赵雅芝六十岁的风华绝代,我也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