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如果有热搜榜的话,那么诗歌肯定是热搜榜第一。“诗词歌赋曲”是咱们这五千年山河岁月里永恒不变的话题。
论起诗歌最盛的时代,那必须在唐朝,而在唐朝,说起诗歌,始终绕不开两个人。
一个叫李白,外号诗仙,一个叫杜甫,外号诗圣。
公元744年,这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两人第一次在洛阳相见。虽是第一次见面,可两人却心心相惜,相见恨晚,彼此引为知己。
我经常在各种论坛和文章里,看到很多朋友说杜甫爱李白,李白却对杜甫爱答不理。理由是杜甫一生给李白写了10首诗,提及李白的,有近20首之多,而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呢?普遍公认的,只有3首。也有的朋友说是4首,还有一首叫做《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这首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有待商榷!
在李白那么多璀璨耀人的诗歌中,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传唱中,这四首很不出名,许多许多的朋友都没听过。就像一个医学界的大拿偶尔一次两次给邻村的老妇看病,治好了她的头疼脑热,没有任何的轰动性。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李白一生做诗无数,可是很多都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或许李白曾给杜甫写过30首、300首,只是遗失了,这也说不准。
再来说说李白写给杜甫的三首诗,这三首都是在两人“蜜月期”所作。
公元744年,两位大神相逢于洛阳,同年秋梁园相会,同游孟诸、齐州等地。
公元745年,两人东鲁会面。同年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一时感怀,作《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送别杜甫后,李白一度旅居沙丘城,期间怀念杜甫,又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公元746年,李杜二人再次相遇于兖州,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相逢。李白又作诗一首表达老友之间的那种调侃戏谑之情,诗的名字叫《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李白性格旷达不羁,所以他一生写的诗大多都是肆意挥洒、豪迈慷慨或者意境深远、别有洞天的。
可是那种用平平淡淡的语句表达发自肺腑的热挚情感的诗句,却也少之又少。而李白送给杜甫的这三首,恰恰是这种题材。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杜甫啊,我的老友,你要走了,我舍不得,喝了这杯酒吧,我们有缘再见!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甫啊,我的老友,我想你啊,就像滔滔的汶水,载着我的思念,浩浩荡荡的向南流去。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杜甫啊,我的老友,多日不见,你瘦了,别太苦了,学学哥,潇洒豁达一些。
两个人的分别与重逢,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都不值一提。可是在李白心中,与杜甫的友谊,却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鲁郡东石门的分别、沙丘城的思念、兖州的重逢,都让一向热血澎湃的李白安静了下来,内心平和。
记得那是一个傍晚,一起喝酒打趣的朋友都跌跌撞撞的离开了,夕阳照进了李白的屋子,他就静静的坐在窗前,望着落日的余晖和漫天的晚霞,久久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