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简书第21天,又结交了一批新朋友,多半痴迷着文字,甚是欢喜。和其中一位叫庄子自在的聊天,她提到了《当代》,这是很悠久的刊物了,马上有了不少的共鸣,我提到的是《收获》,好象要比当代更古老一些,不过这种刊物都是4K本,很厚实,当时的价格不菲,象我们这样的农村人根本买不起,偶尔会在有钱的文化人家看到,若能有缘借阅一番,便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奢侈。
我还提到了《少年文艺》,庄子自在说,少年文艺是她当年作文的最大导师,心里就生出些许感慨来,当时的少年文艺好象是双月刊,忘了半年一订还是一年一订,比当代收获之类的便宜多了,对于我来说还是贵,实在欢喜渴望的狠了才会咬牙订阅,早已不再是少年的我还是会津津有味地翻阅,盼望着新的一期赶快发出来,那时里面的不少作者后来成了知名作家,我依稀能记起些名字,比如黄蓓佳、王安亿、铁凝等,铁凝同志后来还成为了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怪了,我咋都记得女作家了?)
庄子自在说的是导师,导师好象要比老师高大上许多,关于这件事,我想说,我现在这样欢喜文字,很大因素也是缘于少年文艺,对我和庄子自在来说,少年文艺是种好刊物,不知道它影响了多少少年喜欢上了文学?当时的少年们呢?也许有不少因了它真的成了作家,至少成了文学爱好者,若你碰巧也是其中一员,请在文末帮我点赞,留言举手让我知晓。
我说当年的那个少年呢?庄子自在说当年一些痛彻心扉的往事,经了时间的洗礼后,早变成了云淡风轻,甚至不值得回忆了,现在生活安逸闲散,觉得没什么可写。我回她,人生最好的状态,莫不是安逸闲散?人家苦求不得的最高境界,当知足才是。
后来我经过报刊厅时偶尔会从拮据的生活费中匀出些钱来买几本期刊,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读者文摘等,不知为何前两种慢慢匿迹了,是销量还是其它原因,又或许是我自己很少去报刊厅很少有耐心寻觅,读者文摘是好书,不过里面鸡汤太多,我肠胃很敏感,吃它不消;那时还有本《故事会》,我不怎么喜欢纯故事,所以没怎么看,不过现在想来,它的生命力应该更强一些,大众更会喜欢故事多一些。再后来,网络出现,这些书刊慢慢地基本和我没了缘份。
江南三月的阳光极其难得地明媚了一回,数千里外位不曾谋面的女子和我提到了少年文艺,它也许是一代甚至二代人的回忆,我有N年没看到没听到没想起这刊物名了,不知如今还在不在?有闲时我倒是有必要去次书店觅一下它的踪迹,重温下当年的情愫。
我始终相信着,会有很多人象我一样,回忆中有它的影子。当年,捧读《少年文艺》的那位少年,你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