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路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向后看,看一看过往的经历和经验;我们会向前看,看一看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无论看向哪个角度,给我们的是曾经的不虚度,将来的美好向往,然而,角度高度高低长短,也无形中制造了一个成长限高竿。
向后看限死。过去的人事物,鲜活具体的存在于观念之中,成为度量现实人事固定的尺度。面对着正在发生相似的情形,主动搜索比对以往的具体认知,目标设定,行动方法,情感体验,成败得失,全盘复制黏贴,一成不动的用于如今实践。我们对待经验的态度是径渭分明,有则喜,无则慌,变则怕。有,给你的是安全感,借鉴以往心里踏实;无,带来的是不确定性,没有先例可循引起风险恐惧;变,就要摧毁习惯的套路,情感的粘性引起心里的不安,不自觉的肯定以前,否定现在。
向前看限低。未来的愿景,总会以无数个具体的目标表现出来,久而久之,我们把具体当成了终点,忽略了它的方法属性,并且成为了我们判断进退得失利弊的参考标准。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必然成为限制行动的枷锁。我们更斤斤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忽视了诗和远方。
两种视界的延伸,固化为认知行动情绪的取舍标准。向后看要活,从具体中总结出规律和原则,客服具体套路的生搬硬套;向前看要远,避免短视造成的,对鸡零狗碎的斤斤计较,而是认清目标与手段的关系,真正找到内心所需求的现实所允许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