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出生在解放前。那个时候家里穷。她没有念过书。解放后。母亲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扫盲班。母亲的一生识字不多。但他很爱学习。在看电视的时候,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字,他总是向我们请教。我们也很乐意当一回小先生教母亲认字。
母亲是喜欢看戏的。而且。在家里做家务的时候。他还能自己唱几句。
我记得很清楚。妈妈在家做衣服鞋袜时,他一边蹬着缝纫机。一边唱她的戏。我在旁边写作业。听得多了,我也没有去学,我也会唱一点戏。我现在都能唱花木兰里面刘大哥讲话那一段。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但我不属于低自尊家庭。我爸爸是工人,妈妈是农民。所以我们家那个时候其实比父母都是农民的家庭条件好一些的,但是我们家也是舍不得花钱的。因为父母要攒钱盖房子。我小的时候吃的最好吃的东西是鸡肉。
我们家养的鸡。生病死了。爸爸就把它的毛退掉,把内脏扒掉,把鸡肉剁成小块儿,放上酱油、花椒,盐放锅里煮,快熟时。闻到那股鸡肉的香味儿,是我至今难忘的。
小时候过生日,想吃一个鸡蛋都很难。
我生日时,跟妈妈说。明天我生日了。给我做点啥好吃的吧。我们同学过生日的时候都吃蛋糕了。妈妈的回答永远都是生生挨竹片儿。小孩子过什么生日?
小的时候我们家也喂猪,我就负责烧地火做猪食。在做猪食的时候。我就会偷偷的拿一个鸡蛋放进去。过一会儿鸡蛋熟了。我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的把鸡蛋吃了。弄过一两次这事。被哥哥姐姐们撞见。向妈妈告状。少不得挨妈妈一顿骂。
小的时候我感冒咳嗽。我们家乡有一种说法就是炒鸡蛋加红糖。少放一点油。虽然不怎么好吃。
但是能吃上鸡蛋还是比馒头好吃的多。而且那时候我们我们家也没有白馒头。大多的时候是吃惨了玉米面的馒头。
我咳嗽了。我妈在犹豫着要不要给我做一个炒鸡蛋放红糖。我在不停的咳嗽,妈妈很心疼。哥哥姐姐们笑着说。装吧装吧。为了吃鸡蛋,你就好好的装吧。
不管他们说什么。妈妈还是给我做了。炒鸡蛋加红糖。
那时候炒菜用的是最便宜的自提炼猪油,而且放的很少,我们吃汤面条时,哥哥就舀一勺油放到碗底,也不知怎么让妈妈发现了,妈妈并没有觉得儿子做错了什么,只是觉得农村条件不好,孩子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我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了这样加猪油的饭的。
在那样勤俭节约的家庭,长大以后我也做什么事情都非常节省。而且把这个习惯也传给了女儿,我发现女儿有的时候也很节省。买个东西。不好吃也不随便扔。而是坚持把他吃掉。
我的奶奶很早,就在儿子们中间轮流吃饭了。大约从50岁左右她就已经是不自己做饭,而是在几个儿子的家里轮着吃饭。每次奶奶轮到来我家吃饭。妈妈总是尽量把这饭做的好吃一点。改善生活。做饭尽量做的软一点。有时候还会单独给奶奶做饭。就是不轮到我们家。奶奶在其他儿子的家吃饭。爸爸有时候也会买些点心给奶奶送去。
妈妈在农村那样的环境下,嗓门和脾气都很大。由于我小的时候力气小。什么活也干不了。在家里也是老小。因为我是那种大大咧咧性格的孩子。经常会犯很多错误,在我犯错误的时候,妈妈就使劲骂我。那不年就是妈妈常用的骂人的话,
妈妈打骂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指责数落我。而且一定还要我说为什么犯这个错误。不说不行。而且反复的质问,有时有一个小时,直到我长大以后,我也有自己逼迫自己的毛病。比如说不会的数学题,我就会去使劲想使劲想,粗心做错题了就会很后悔很悔恨,一定要想出办法来使自己下次不错。不像现在的孩子。遇到问题都不会自己思考解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我的成长也是有利的。妈妈也有不骂我的时候。我成绩好的时候。她也会用温柔的目光看着我。我感到这时是无比的温暖,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