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以前都是产品给原型,然后没原型我就废了”。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设计师没有对产品进行分析理解!所以很多刚入门的UI设计师拿到原型就开组做视觉优化,导致没有原型就不知道怎么做的情况。
作为设计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当然是从设计者的角色转变成研究者的角色。销售是负责推广产品某个优势功能或者补充特定功能,开发人员更多的关注解决技术问题,所以作为设计师是直接负责创造的人员,需要我们对产品负责,做整体的概念设计的时候,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定义,考虑用户目标、需求、动机的,系统的把研究方案转化成设计方案。因此,需要设计师去分析产品原型架构,并对对用户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让设计的界面能对用户的行为产生影响,最终达成我们的业务目标。
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原型呢,今天来用五个用户体验要素方面的内容来分析产品原型,尽可能把实际操作案例分享给大家。
用户体验在产品原型上如何表现的呢?一个清晰的产品是有条不紊的体验,本质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这些决策彼此依赖,理解这些决策和行为如何来的,就明白了原型的几本内容,其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简单讲解:
要素一:战略需求
【想得到什么】产品设计者本身想从网站和用户得到什么,我们对产品的期望,可能是商业目标或者其他。
1、产品目标:想从这个产品得到什么,比如想要更快的马,不是马的问题,而是快的问题,所以发明了汽车、飞机等。
2、用户需求: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他们所达到这个目标和其他目标
要素二:功能范围
【功能要不要】某个功能是否应该成为产品功能之一,就属于范围层要解决的问题
1、功能型产品:创建功能的规格,即对产品的功能组合的详细描述。比如抖音中的拍摄流程、用户中心、关注列表等等,它决定了用户都可以在我们的产品上做什么,它的决策需要充分思考用户的不同场景诉求;我们可以依据目标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路径判断出他们的刚需。
2、信息型产品:以内容为需求,对各种元素要求的详细描述。指的是用户编辑内容UGC和专业编辑内容PGC的对外展示,比如喜马拉雅中用户上传的音频就是用户编辑内容UGC,而运营/产品小编上传的音频就是专业编辑内容PGC。
要素三:结构分类
【功能信息分类】确定网站各种特性和功能适合的组织方式,比如结构层确定哪些要素应该出现在导航条上,以及哪些要素要去到哪里。
1、交互设计:定义系统如何影响用户请求,安排好用户与系统的功能产生互动的界面元素。比如减少手势操作,点对点直线使用功能,沉浸式加速动画。
2、信息架构:屏幕上的一些元素组合,允许用户在信息架构中穿行。比如梳理复杂的产品功能,确保用户体验的逻辑,落地到实处的话可以理解为功能节点的关联流程图。
使用到:交互设计、用户心理
交互设计原则:高效、易学、反馈、容错、吸引力(互动参与)
用户心理:减少选择、使用旧习惯、可视化、成就感
要素四:框架排版
【促进信息理解】合理安排元素内容促进人类理解信息,让用户优先看到他们需要的内容和我们想让他看见的内容。比如定位导航条的位置,以及导航条上各要素的排列方式。
1、核心优化布局:以达到按钮、留白、文本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用户在使用的时候能记得标识并找到相应按钮。
2、信息设计:确定了页面上交互元素的位置
要素五:视觉表现
【组件】表现形式由一系列图片、文字、通用组件、导航、数据表单、列表、详情等组成
感知设计:色彩、板式、细节决定。因为表现层是我们设计用的最多的,这方面也深入讲解app里面的视觉部分。
色彩——从色彩上营造产品品牌风格、从色彩上明确视觉层级、色彩使用6:3:1的调色规则、多色彩使用但不超过4种,色彩冷暖的调和、
板式——第一原理是考虑用户停留在此页面的时间长短【高效有趣】。
板式应用如下:
统一和变化:统一是主导,变化是从属,相同元素的风格是统一的基础原则,比如统一使用圆角。统一强调了画面的整体感,变化打破了死板。就想修公路是弯曲的,而一直笔直的公路会产生疲劳。(本质是多巴胺的兴奋阀值——停留时间加长)
对比和调和:对比是强调差异,调和是找到共同点,提升界面的舒适感,尝尝使用整体调和局部对比的手法,比如比例一致,界面设计中间距的使用属于对比调和,常用在一倍图使用8,16,20,24等。(本质是信息接收效率——过滤无用信息)
对称和平衡:视觉和心理上的静止和稳定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给予元素合理的位置,就像天秤,是放左边还是右边,达到视觉中心的平衡。(本质是平衡的稳定感——具有安全感)
细节——丰富页面视觉
图标使规律,线性和图形视觉轻重,质感的丰富程度。
以上就是全部的用户体验要素定义,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产品原型,让我们设计的界面最大化的满足用户目标,帮助用户更方便地完成一系列行为。最后,做设计也会遇到不给原型的产品呢,怎么办呢,就算是产品口述,我相信经过分析后,你的界面最后的设计一样是最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