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落水,本质上就是雨水,它们通过瓦屋的瓦垄流入屋檐下的大水缸,被储存下来,通过沉淀滤清,寒温暑凉,清冽甘爽,可以直接饮用。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它如同山珍海味之美。
江南多雨水,很多地方的老宅第,无论徽派建筑还是苏州园林式宅院,甚至在很多乡村的黑瓦青砖平房廊檐下,都会放置一个盛满水的大缸,有些大缸上面加了一个斗笠状的盖,它们就是盛放天落水、供着一家老小饮用做饭所需的水源。
我特别难忘喝母亲用天落水和新米熬制的粥了。它稠粘绵密,清香微甘。母亲熬粥习惯了细工慢活,一膛软柴的不温不火,恰好熬成一碗粥的不薄不稠、入口即化。我有时在想,所谓乡愁,不过是怀念母亲起着大早、用门外七石缸里的天落水熬制的一碗新米粥了。
父亲生前喜欢喝茶,尤喜龙井。即使后来有了自来水,打了个灶边井,但是他如果有得好茶,一定神秘兮兮地烧一壶天落水冲泡,坐在窗下被他占用成书桌的旧八仙桌边,捧一本他喜欢的线装书,有滋有味地喝着。那感觉,好像他喝出了所有人生的况味。
这个形象,至今都清晰于我对他的怀念里。
而今,游历古镇古村落,一定会在屋檐下看到七石缸。只是很多人家在里面种花养荷,并不赋予它最初的功能和使命。但凡发现哪个缸里还有干净的天落水,你推得门去,如果有位精神矍铄的长者相迎,他一定是一位充满故事的老人。
——金玉明《天落水》
注:文章来源于《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