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日清晨,77岁的姑奶带着23岁的我,从南阳启程,踏上了一趟南下深圳的绿皮火车。这是我第一次去南方,准备参加工作。
火车一路向南,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但更多的是懵懂迷茫和忐忑不安。窗外一望无际的平原,逐渐变换为青山绿水相间。即将踏入社会,我能适应吗?一旁的姑奶笑着跟我说:“去了之后,多看多学多问,咱不惹事儿也不怕事儿,有姑奶在后头撑腰,啥也别怕!”。
几句叮嘱和鼓励的话,顿时缓解了我的紧张。火车“哐当哐当”成了背景音乐,一天一夜的车程,好像一下子就到了深圳罗湖火车站。地下出站口出来,需要爬过一段阶梯,姑奶走几步歇一下,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我赶紧上前搀扶,姑奶摆摆手,不让我管。嗯,记忆中的姑奶就是有一股精气神儿,永远挺着腰板,乐观豁达。
到深圳的第二天,我就入职了会计师事务所,当天就被安排去南宁出差。赶紧从单位回来收拾行李,告诉姑奶马上就要坐飞机出差了,她欣慰地笑了。
农村娃第一次出差工作,好奇又兴奋,所有的精力都专注在眼前的工作上,生怕有一点做得不好,几天下来,全然忘记了跟姑奶和妈妈联系。
这下可把姑奶急坏了!我刚到深圳,还没有手机,后面几经周折,姑奶才终于和我通上电话:“娃儿啊,你这出去几天,怎么也不知道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你第一次出门,把我和你妈担心着急的呀!以后出门,一定记得报平安……”姑妈第一次,对我说话的语气比较严历。自此之后,每次出门,我都会第一时间跟姑奶和家人报平安。
姑奶与我家的紧密起始于1999年爸爸去世时。那年我12岁,妹妹9岁,弟弟还不满1岁。倾刻之间,天塌下来了!脆弱、无助、不知所措,艰难时刻,姑奶立马从深圳赶回老家,成为妈妈的撑杆,为妈妈撑腰。从那时起,她就更加记挂和偏爱我妈和我们仨。
我家距姑奶的老宅只隔着两户人家。只要姑奶在老家,妈妈每天早晚必定要去看看,和姑奶聊几句。经常是疲惫惆怅着去,眉眼舒展着回,不知不觉中姑奶已成为妈妈的精神支柱,也成了我们这个家背后的腰杆和靠山。后来,在姑奶的指导建议下,我、妹妹、弟弟一家人相继在深圳落脚、扎根,妈妈也随我们定居深圳。对于这个经历过大灾大难大悲痛的家,没有姑奶格外的照顾,哪可能有今天这样舒服的生活。
姑奶超有吸引力,她在哪里,那里就是中心。姑奶在深圳的时候,不管她住在三姨家还是大舅家,大家庭的亲人们都会在周末、成群结队聚集在那里。逢年过节或是出差间隙回深,去跟姑奶聊一聊发工资的喜悦,初坐飞机时的激动心情,不同城市的新鲜体验和所见所闻,她总是一脸欣慰和自豪的回应着,让我在这个快节奏的大城市有了心理支点。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姑奶智慧通达,阅历丰富,乐于助人。我总好奇她的心怎么那么大,怎么能装下那么多人!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后辈、每一个小家庭,甚至是邻人、路人。
今年是姑奶离开的第十年,每当想起逝去的亲人,就想起《寻梦环游记》。生命会因为爱而延续,逝去的亲人会在我们的怀念和记忆中永存。如今脑海里的姑奶,仍是记忆中的那个清晰画面:一头漂亮银发,一件干净利落的白色短袖,手中夹着一支烟,旁边一杯清茶,微笑着看着你我,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
侄孙女 峰于202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