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

提到天问,第一反应就是杜甫的“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和后来张元干化用在词中的“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明明是相同的字眼,竟会生出众多相去万里的含义,这应当就是学者们在研读前人的诗文时,宁肯字字赏析也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成立的解释的最大原因。

《天问》的年代比较久远了,在那个人类依然需要靠肆意的想象构筑对天地自然美好想象的时间,世上还有众多借助原始时代的神话传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屈原便通过文字问出了自己心中旧存的疑问:远古的模样,是谁记叙下来的?天地还没有分开,又是怎么界定的?宇宙混沌一片,白昼黑暗如何区分?为什么这样区分?高天九重,工程如此浩大,是谁来度量和管理的?天顶在哪里?八支天柱如何支撑他?地上为什么倾于东南?十二个星区是怎么划分的?太阳月亮栖息在哪里?星辰的坐标在哪里?太阳从汤谷升起,晚上休息早蒙水岸边,他日行多少里?风神伯强住在哪儿?从何处刮起和风?为什么关上天门天地就黑了?这时候太阳又藏在哪儿呢?

尽管某些问题在今人看来略显稚嫩滑稽,但对于屈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广博无际的知识面,仍然是十分让后人钦慕的,曾有人猜测屈原做过巫师,似乎也说得通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