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也是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要标志。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认祖归宗意识,姓一旦发生改变,也就意味着割裂了与原有家族的关系。而这样的人一般被认为是不肖的。所以,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人们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姓氏的。
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一类人由于避祸或者避仇的原因,不得已生前改变姓氏,死后才能恢复自己真正的姓氏。这类人不在少数。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城区东南十多公里的小屯圈村,村里有160多户人家,其中有150户姓李。在这些李姓村民中间有一个习俗“生李死吴”。顾名思义,这些人生前姓李,死后却在牌位和墓碑上改姓吴。既为习俗,说明先人都已经这样做了。
这是为何呢?当然村民自称他们是吴三桂的后人,“生李死吴”从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吴三桂祖籍辽东,出身马贩子家庭;明朝崇祯年间以武举累官至总兵,镇守山海关。后来,清廷实行削藩,吴三桂反抗,节节败退后,吴三桂病逝衡州,很快吴氏家族称为众矢之的,清廷欲对其灭族。吴氏家族在云南的一支逃到贵州,在辽东的一支则逃到现在的小屯圈村。这些吴氏后人为了避免朝廷追杀,纷纷改姓李,直到死后才恢复原来的吴姓。
湖北省云梦县胡金店镇万家庙村有一千多口人,村民清一色的姓万。在这个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村民活着时姓万,去世后墓碑上都改姓刘,这是为何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发生在三国时期。曹丕篡汉后,为绝汉室后患,对当朝当官的刘姓一律斩首,没当官的“移民三族”。为了保全性命,刘氏族人在一夜之间,全部改姓了万。另一种说法发生在明朝。当时朝廷里有一个刘姓一品官员卷入政治斗争,后来朝廷以谋逆篡位为名,将其家族诛杀。一些族人为了活命,纷纷改姓了万。无论哪种说法,在当地村民的认识里,他们的祖先却都是汉高祖刘邦。
当然类似的例子在南方省份也有存在,如在浙江金华义乌大陈镇红峰村也有“活着姓金,离世姓刘”的说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村民的先人刘秀当年为躲避追兵改姓金。
生时一个姓,死后又改姓,大都发生在比较偏远的农村。这些村民之所以先改姓,原因大同小异,但基本上都是受先人影响而出于避祸保命的需要;而后来又改为原来的姓氏,这也侧面说明了村民根深蒂固认祖归宗意识和不忘祖宗根本的文化认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