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ou)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鄹:孔子出生的地方。鄹人之子,指孔子。
译:孔子到了周公庙,他进去以后,每件事都要问问清楚,向人请教。于是有人笑他说,别人都说孔子这个人了不起,处处懂礼,可是他进了太庙,什么都不懂,事事都向别人请教。这话被孔子知道了,他说:“这就是礼啊!”
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说,射箭的标准,在于射中了红心没有,而不问箭能否穿透牛皮。因为每个人的气力大小不一样啊,这是由古以来的规矩。
这一段是说明做人做事,够不够道德的标准,只问合不合正道,并不苛求他对事成就的程度。
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子贡当时准备去掉吿朔时候用饩羊。孔子告诉他说,你的主张也对,为了经济上的节省而不用羊也好,为了表示诚恳而不必用羊也好,不过我不主张去掉,不是为了这只羊要不要省,而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精神。
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一个人想做个忠臣,有时候也很难。对主管,对领导处处尽忠合礼,而旁边的人会以为是拍马屁。
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定公,鲁国诸侯。
鲁定公问,一个帝王领导人,该怎样去指挥下面的干部?而一个忠贞的干部,对于领导人,又该用什么方法理事及自处?孔子说,上面对下面以礼相待,则下面对上面自然就敬而忠了。
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淫者,过也,过度。
译:《关雎》对性、情、爱的处理,发乎情,止于礼,也就是不过分。尽管哀伤,但并不伤感,悲伤。
也就是说一个人情感的处理适中,合乎中道。为什么谈到诗?是想说修身要具备诗的感情,从政更要把握诗的情操。
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宰我,孔子学生。社,社稷。
译:哀公问宰我,社稷坛与历史文化演变有什么关系呢?宰我说,夏朝社稷坛上栽的是松树,殷朝栽的是柏树,周朝栽的是栗树。不过栗树栽得不好,栗树使人看了会害怕,战战兢兢。孔子听了以后感叹说,就周朝而言,文王、武王各方面都没有错,就这件事上不大妥当,但对于前辈,也不好意思多加批评,既然已成事实,再说也没有用。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太小了!有人问,管仲是讲究俭的吧?孔子说,管仲的宰相府相当讲究漂亮,可见他经济生活上非常浪费,而且在公家的政治制度上,他又因人设官,设置了太多的部门,由此可见他还不够俭朴。又有人问,那管仲是不是懂礼?孔子说,在中国的古礼上,只有领导人、诸侯才可以有塞门,可是管仲的宰相府也有这样的东西,这就是不懂礼。就凭这两点,如果说管仲也懂礼的话,还有哪一个不懂礼呢?
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zong)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大师乐,古代专门掌理乐教的官名。
译:孔子和鲁国的大师乐讨论音乐的原理。孔子非常谦虚地说,音乐的原理大概可以了解吧。音乐开始的时候,好像含苞待放的花蕾,轻轻地舒展,慢慢地发声。跟着下来,由小而大,但是很纯正。后来到了高潮,激昂慷慨,或非常庄严肃穆,最后这个乐曲奏完了,但还是余音缭绕,后面好像还有幽幽未尽之意,这便是成功的音乐。
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地名。封,封疆。封人,管诸侯国界的人。
译:仪这个地方的一个边防官请见孔子说,说,凡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到了这个地方,每个人我都见过。跟随孔子的那些人也无话可说,就安排了个机会,让他去见孔子。他出来后告诉孔子的弟子们说,你们诸位不必担心文化的衰落,我们中国文化有救了。天下乱了这么久,文化即将凋零,上天降生了孔子,他的学问道德将影响你们和后人。上天就是派孔子作警惕世界的木铎的,你们就不要担忧了。
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舜乐。
译:孔子谈到舜乐,说,很好,很美,也很善。谈到武王时的音乐,说,好是好,美是美,但不能说它是至善。
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孔子说,领导人对部下对人要求过严,不宽厚;行礼时不诚恳,不真挚;到殡仪馆吊丧时,没有一点哀戚之意。像这样子的社会,就没什么可看的了!
八佾第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