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读书少,词汇量贫乏,在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时总觉得词不达意,既没有一针见血的犀利,有没有曲婉悠长的华美。于是到处挖词筑句,看到新字新词就要扒下来用一用,以充门面。
第一次听到朴树的《白桦林》,就觉得特别好,里面有一句“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特能表现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境。于是乎就爱上了“霾”字,不管写点什么,都得加上句“在阴霾的天空下”来渲染气氛。以至于老师实在忍无可忍,给了一句评语“社会主义晴朗天空下哪多阴霾?”在我看来那就是“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宵小安敢污蔑伟大蓝天!”的判决。偌大罪名着实让我惊出一身冷汗,遂将霾字弃用多年,渐渐就忘记了。
谁想近二十年过去了,这个“霾”字又火了起来,报纸上,广播中,电视里,天天说来传去。如今孩子要写个作文日记的用个“在阴霾的天空下”应该是不为过了的。而且按照如今这个隔着五米不见人脸,隔着十米不见人影的状况,老师给的评语还得是“环境描写不够深刻生动”。
前天出门,看着满街带着口罩的人们,再加上笼罩在周围飘渺逸动的烟雾,恍惚回到了2003年。只不过当时人们还有心情苦中作乐的折腾一下口罩,描个嘴唇,画口钢牙,毕竟非典再严重也会过去。如今,人们似乎已经麻木,面对着一年300天的雾霾,心中也只留下阴霾。不是我们年纪大了,不想玩了,好像是蓝天老了,不想陪我们玩了。
写起来挺沉重,要不是今天蓝天露个脸儿,还真不想写这些字。如今自己要当爹了,没有太多期望,只希望等我家包包会写字时,天蓝的时候多一些,他的日记里能够多些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少一点儿阴霾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