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明的时候,汴梁的大街小巷已经逐渐开始热闹起来的。丑时就起床的大臣们,才刚刚结束了早朝,纷纷坐上轿子回到各自的府邸。慢慢的,城市中变得人声鼎沸了。州桥南街、东西街,相国寺内,大内东南潘楼东去十字街,东华门外,诸酒肆瓦市,都提前一天把刚酿好的酒统统摆了出来,仔仔细细的把招牌擦的锃亮,换上了全新的锦旆,好图个喜庆。民众们欢天喜地,争相饮酒,喝到家家户户都没酒了才算尽兴。街市上,螯蟹新出,还有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摩肩擦踵,骈阗如此。
差不多晌午时,不断有人登上潘楼,预定好晚上的酒席,想为赏月抢一个好位置。从潘楼望去,不远处就是大内,也就是皇宫,想必那里也在忙碌吧,毕竟中秋是天子难得可以与民同乐的好日子。潘楼上下都有人正在忙碌张灯结彩布置着,为晚上的筵席和赏月做准备。站在潘楼上,汴梁的繁华景色尽收,依稀间还能闻到随风飘来醉人的醇香。
夜晚的汴梁繁华更甚白日,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在金明池畔,一群盛装的宫廷女子在月华中联袂为歌,踏地为节,美妙绝伦如梦如幻。《宣和画谱》里这样描写:“中秋夜,妇女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 人头攒动,难免有些拥挤,正所谓“来归相怨怒,都为观《踏歌》”。在“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之际,那些王孙公子,达官显贵,都爬上了自家的楼台亭榭中临轩玩月。有时还会打开屋子来宴请宾客,琴瑟清雅,酌酒高歌,通宵达旦。普通市民则提前订好了酒楼,登上小小的月台,安排家宴,和父母子女团圆,以酬佳节。即使是住在陋巷里的穷苦人家,也会选择卖了衣服换酒喝,不肯白白度过这一个夜晚。
宋人和唐人都喜欢赏月,但宋人在赏月之时还融入了赏灯的风俗。与元宵节不同的是,这些灯多放置于水面。各地街市的悬灯,也是为助月色而挂。宋人不但赏月而且在中秋节还要拜月。所谓拜月就是在庭院中焚香祭拜月亮神,说出自己一年的心愿,以求得保佑。男子拜月一般是求得“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而女子拜月则主要是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对于这种习俗,当时就有诗人作诗调笑,“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
这些古人有多喜欢玩呢?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兼怀子由。”没错,他们能玩一夜。天街上的买卖,可以一直继续到第二天五更,而这个时候的游人,还充斥在东京城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鳞次栉比的楼台上,夜市骈阗,至于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