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兰”变“债兰”,张兰真的被资本算计了吗?
有着“战兰”之称的张兰,再次占据热搜榜单,与以往张兰热搜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是与大S家族相关,而是张兰输掉了与CVC(欧洲私募股权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的官司。
张兰位于纽约的一处公寓将被拍卖,所得款项归La Dolce Vita Fine Dining Company Limited (LDV,由CVC成立) 所有。在此之前,张兰被判共欠CVC约1.42亿美元(人民币9.76亿元)及其利息。
根据2022年11月新加坡高等法院披露的裁判文书,张兰于2014年6月3日成立的离岸信托The Success Elegant Trust因其控制权过高而被击穿,即认定张兰是信托所在银行账户资产的实际所有人,同意了原告也就是CVC提出的任命接管人的申请。
伴随上述债务的曝光,“张兰家族信托被击穿”一事被迅速置于聚光灯下,并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张兰与CVC“结缘”到“结怨”始末,中间还有个鼎湖。
小编观察双方恩怨追溯到十年前了,中间多了一个鼎晖创投,没有鼎晖创投的对赌协议,张兰不一定遇到CVC。2008年,鼎晖创投向俏江南注资约2亿元人民币,占其10.526%的股权,投资条款中设有“对赌协议”:如果非鼎晖创投方面原因造成俏江南无法在2012年年底上市,那么鼎晖创投有权以回购方式退出俏江南。
2012年底俏江南失约,最终上市未果。由于俏江南当初和鼎晖创投签了对赌协定,鼎晖要求张兰回购股份。此时,CVC出现了。
2014年CVC斥资近3亿美金收购了俏江南82.7%的股权,成为俏江南的最大股东。CVC与张兰几乎没有蜜月期,2015年3月随即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称支付给俏江南的大笔资金去向不明,张兰则主张“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存在资产散失的切实风险”。法院最终驳回了张兰的主张,并下发文件冻结张兰的资产。
2019年4月,CVC取得针对张兰及其两家关联企业的仲裁胜利,胜诉金额超过1.4亿美元。CVC申请在香港执行该仲裁裁决,张兰则在内地法庭申请撤销该裁决。
为了追回欠款,CVC对张兰的家族信托进行了“狙击”,在全球范围内起诉张兰,并在美国、新加坡法院取得关键性胜利。
张兰家族信被击穿的主因是?
张兰和CVC,一个“追债”,一个“被算计”。张兰选择成立家族信托基金的时间点很有意思,也就在CVC收购俏江南的前后时刻,可能她早有先见之明。2014年,张兰成立了家族信托壳公司,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境外信托,受益人为张兰的儿子汪小菲及其子女。
张兰的家族信托基金之所以被击穿,源于其对财产有干预行为,新加坡高等法院便指出,张兰为SETL名下的CS和DB账户的实际控制人,而未认定上述账户的资金为家族信托的资产,其次,张兰关于受益所有权(beneficial ownership) 的确认,反映在银行的各类文件。
最后,花几分钟解释家族信托究竟是什么,让各路富豪爱恨交加。
张兰事件后,舆论开启了对家族信托基金的质疑声浪,很多人对其风险隔离、财产保全作用的质疑。说到底家族信托是个舶来品,在国内生根时间不长,是一种信托机构受个人或家族的委托,代为管理、处置家庭财产的财产管理方式,以实现富人的财富规划及传承目标。其优势之一在于委托人可以借助信托资产的独立性来隔离风险,因此可以避免委托人由于企业经营风险、婚姻风险等出现的家族财产分割问题。家族信托也因其风险隔离功能而备受高净值客户群体青睐。但高净值人士要充分认识到境内和境外法律适用的不同规定,还要知悉信托可能存在的风险,合理进行信托规划,实现利益最大化。
小编发现信托制度起源于11世纪的大英帝国,最早的信托便是以“家族信托”为主要表现形式。我国的家族信托制度起源于2012年,随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富人数量增多,截至2022年9月,中国境内的家族信托存续规模约为4700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末增长约34%,存续家族信托个数约为2.4万个。
说到底来,家族信托基金距离普通人还是很遥远,其受众是超高净值人群。在我们吃瓜的时候多了解,丰富自己的视野也是好的,投资拼的是知识,多看,多了解总会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