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我已经历了十五个年头,记得刚入职时,领导问我对当班主任的看法,也许因为深受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念影响,又因为年轻,心怀梦想,我的回答是:要当就当班主任!现在想来,那真的是一种激情。
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确实给了我不少的历练,尤其是近两年的高三班主任,更是给了我太多的感悟:班主任工作绝非仅靠激情,梦想就可以干好的。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班主任管理方面:
首先,告诉学生,做人第一
在组建新班集体之初,我会向学生强调,成绩很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善良,正直乐观,积极上进,脚踏实地的人。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重申,深入学生的思想。
第二,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平时对待学生,绝不会因为学生成绩好就偏爱他,更不会因为成绩差就忽视他,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几年前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男孩子,因为成绩好,家境好,长得还帅气,他的班主任对他很是偏爱,甚至到了宠溺的地步,这个男生除了上班主任的课,其他所有的课都和班主任在办公室,班主任去哪儿他去哪儿了,结果可想而知,成绩一落千丈,后来家长做主转学了。而这个班级的其他学生,因班主任之前的做法,导致很多学生心存不满,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经常受阻,后来不得已班主任一职只能另派他人。这样的例子还有,是我所深不以为然的,所以我接手的班级,一定会告诉学生,对待所有同学,我会一视同仁,我也是这样做的。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学生不理解,他们会有这样的疑惑:我的成绩这么好,以前的班主任都对我可好了,犯错误的时候对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的班主任太严了,从而对我的态度就不够友好,不够亲近。这些学生我会在私下里跟他们谈心,告诉他们,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样做对他们长远考虑的好处,以争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事实上,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学生都是能够理解的。非常认可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女,当为之计深远”,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也应该是这样的吗?
第三,以考风促学风
在高考一考定胜负的大背景下,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了。这几年我在高三年级,学生的考试尤其多,其间经常出现个别学生的成绩有水分,这给分析班级整体成绩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会让一部分学生心生不平:凭什么他们平时不好好学习,在考试照抄就能考到很高的分数?家长也满意,老师也满意!这些问题必须化解,否则在这样的情绪下学习是不会高效的,甚至会让一些学生为了考高分去效仿其他同学作弊,如果这样恶性循环,那就真的很危险了。于是我一次次的在考前考后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效果,并且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成绩不真实,考得一个虚假的高分,分数是高了,但它只能暂时性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长期来看对个人成绩的提高其实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学生认识到组织一次考试的不易和重要性,才会让他们懂得珍惜每一次考试,才会在每一次考试前认真复习,考试中认真对待,考试后认真总结分析,在一次次地良性循环中逐渐取得进步。事实证明,在我的一次次努力下,抄袭的现象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转变。因为只有这样,考后的分析才会有效,查漏补缺才更准确,成绩才会真正的提高。
第四、合理运用竞争机制
学生在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学习,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也属正常,毕竟一成不变的生活学习,连大人也会觉得枯燥无趣。所以,借鉴“鳗鱼效应”,在学生之间营造一些竞争氛围,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活力,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挑战对手,或者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挑战,胜者有奖,失败也要有一个小小的惩罚,以此来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第五、巧用名言给学生信心
近两年来一直担任高三教学工作,了解到不少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有所放松,在学习上不再积极进取,得过且过,导致知识点遗漏太多。升入高三之后,几乎全部同学都想要好好努力,准备考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是学着学着会发现,高一高二欠的太多了,高三又主要是复习课,导致听课时别人是在复习,而他是在学习新课,又因为是复习课,老师的讲课速度一定是比之前要快的,听课的时候很多都不会,特别吃力,于是就只有后悔的份,后悔自己高一高二没有好好学习,以至于现在想好好学习,却跟不上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不少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成绩仍不见起色,就会放弃努力,回归到从前的状态,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针对现状,我不断地鼓励学生,想要让他们重拾信心,有时候会借助名言的力量,比如,“当你认为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告诉他们,只要你想努力,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不要放弃最初的热情”,告诉他们,不要忘了最初的梦想,“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事在人为”,告诉他们,只要坚持努力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成功的那天;“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告诉他们,相信自己有多重要;最后我会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最直接最简单的努力,就是做好每一个现在!当你做好了每一个现在,结果一定是水到渠成的!这些名言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给学生带来了力量,让他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重拾信心,重燃激情,助他们取得一个个小小的“成功”。
第六、成功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听了好多年,一直以来只是觉得这是一句励志的名言,从未怀疑过它的真实性。年龄渐长,教育实践多了,有时候会想,为什么我在经历“失败”后会倍受打击,自信心受挫,甚至连着几天情绪低落,需要艰难的调整才能回到正常的学习工作状态;而在所谓的“成功”之后,会产生更想努力,争取守住“江山”,甚至越战越勇?同样道理,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年龄要比做老师的我小很多,在经历过挫折打击后,往往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有的学生在经历过几次失败的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这个时候家长或者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了,给他鼓励,给他信心,相信对学生的帮助将是极大的。鉴于此,在平时的学习或者生活中,真的应该是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守住自己的“江山”,继而一步步攀向一座又一座属于他自己的“高峰”。
在语文教学方面:
一、关于课堂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
记得09年前后特别流行杜郎口教学模式,不少学校都会组织老师前往杜郎口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是:针对问题或者知识点,首先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然后互相讲解,最后学生面对全体同学讲解,老师在旁边只是偶尔插入几句引导学生。就连座位都拉成了会议模式,学生对面而坐,方便随时交流。这种形式真是打破了多年的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接下来的好几年里,从城市到县城到乡村,中学小学都开始采用这种模式上课,并且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上课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老师上课讲要限制时间,有的学校甚至把老师每节课讲的时间压缩到五分钟以内,但是没过几年,这种学习模式就受到了批判,直到销声匿迹。所以在这里我想谈一下关于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的关系,05年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因为接受的是新教育思想,看过不少教育家魏书生的演讲以及书籍,所以感觉自己还是有些想法的,我也重视让学生讨论交流,当时所在的学校还没有这种模式,在考过几回试,听过我的几回课之后,不少老师效仿我的做法,也让学生讨论交流,但是效果依然不好。其实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那就是讨论交流是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还是只流于形式?我的做法是,课堂上每抛出一个问题,首先做的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谈自己的想法或者疑惑。因为我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为了发展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而独立思考是最好的锻炼方法,至于讨论交流,它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上,在小组内部,更多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而发言也是让思维得到锻炼的手段,但是要想取到更佳的效果,必须把独立思考放在首位,否则讨论交流只能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只有把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把效果发挥到最好,才能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得到思维上的发展。
二、重视落实
有不少老师经常会在学生的休息日,布置好多的作业,想让学生不浪费一刻时间,多加练习,试卷是几张几张的发。但是我很少这样做,因为我觉得,学生在家里没有学习氛围,要做到自觉学习有难度,但是为了完成作业,部分学生要不寥寥草草应付了事,要不直接照抄答案或者抄袭他人作业,这样做的弊端,且不说浪费了试题,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学生养成应付的坏习惯,得不偿失。另外,休息日应该名副其实地让学生踏实休息,只有这样,才会为下一周的学习充满电,积蓄力量,这样,他们的学习效率才会高,成绩才会好。08年时接过这样一个学生,考试稳居班级后两名,每天看起来很疲惫的样子。有一次和他的家长见面,了解到这个孩子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不理想,家长给他报了补习班,每周末都补课,寒暑假更是没休息过……和这个孩子同样经历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一个个真实的例子告诉我,学生缺的不是学习时间,而是学习的效率。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做到的是:把握好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上课的时间,向这些时间要效率,只要布置作业,务必落实,以保证学生按质按量地完成,同时让学生在老师一次次认真布置与落实之间,学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学习任务,这种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态度,会让学生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