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随记:八上语文第一单元
原创:书山花开
作业本讲到新闻的立场和观点。
读第一篇时,读者可能会想,假如敌方的报纸该如何报道此战役呢?
好在现在网络相当便利,可以很顺利找到当年的《申报》,在1949年4月22日这天就有相关的报道:
报纸的字过细,复制下来如下。标红的字可以看出记者的视角和立场。
当兵临城下,老巢即将被端之际,记者所要告诉读者的是,啥事也没有,“仍极镇定”“一切平静”,“人心尚安,市面交易如常”,粉饰太平到毫无操守的地步。更可笑的是,民众还聚集江边,“一睹兵舰之雄姿”,似乎“没心没肺”之极;而军人呢,“精神抖擞”“态度甚乐观”,以为“前方无问题”,不知真的是兵爷们盲目无知昧于大势,还是作者睁着眼睛说瞎话。
既责怪对方“不顾惨重牺牲”“彻夜猛攻”,又觉得自己连连失地,是由于“实力悬殊”,字里行间颇多开脱之词,而依旧需要强调的是“俱經國軍擊退”,甚至于如标题所言“國軍增援反擊”。
报纸也真实呈现不少的细节,如黑夜渡江,互为照应等。这里强调国军的炮火之猛烈,却和《陈赓日记》所写的有许多不同。
四月二十一日
上午阴,下午倾盆大雨。黄、宋两兵团①昨晚已渡过二十七个团。我十三军攻占八宝洲及三号洲,颇有缴获。我秦军黄昏开始炮击,顷刻间,香口至毛林段化为一片焦土(敌报话机中自述),可见我炮火之猛烈。该军至晚十二时止已渡过五个团。十三军无船只,只好望江兴叹。
注释:①黄、宋两兵团,系王、宋两兵团之误。王,即王建安同志,时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司令员;宋,即宋时轮同志,时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该两兵团于四月二十一日凌晨首先发起渡江作战,在贵池至芜湖间实施突破,一举将敌长江防线拦腰斩断。
四月二十二日
阴,微雨。昨晚我秦军渡过两个师。周军在马当亦渡过约两个团。当我突击部队登陆时,敌即仓皇溃退,遗弃山炮、野饱、榴弹炮、机关炮及火焰喷射器等武器甚多。至此,敌吹嘘的所谓长江天险,不一日即土崩瓦解。下午据报,敌舰两艘在小姑山以西向我射击,经我轰击后,狼狈逃回九江。昨天到今日,只闻飞机嗡嗡声,但始终未见飞机,我白日横渡自如,亳无阻碍,大概敌机正忙于输送“要人”逃离宁沪故也黄昏,乘车到华阳镇以北一里之小村。通宵忙于与各方通话,不感疲惫。
四月二十三日
晨光熹微,鱼贯入船,微风南送,疾驶如飞。不时,舫登彼岸,踏上了江南大地。当时满怀兴奋,不可言喻。十时过香口,到附近一村庄,满地狼籍,恶臭难当,一望而知为匪军过境所致。今日秦军可望全部过江,周军亦可渡完,李军明日可渡。至德、东流、彭泽、马当、石门之敌,全部逃跑,当均为我占领,并在下隅坂附近歼敌一部,俘人数百,获武器一部。
四月二十四
大雨倾盆中,部队仍以无比英姿源源向南前进。昨晚东路军⑩进入南京。原定我们攻占南京的任务已不需要我们了。想不到国民党一点抵抗也没有,呜呼哀哉!我们又奉命向浙赣路进军,决定明日开始。得悉攻占太原②,全歼守敌,令我欢欣若狂,几乎流出眼泪。
注释:①东路军,指第三野战军之七、九兵团。因第三野战军作战地域位于第二野战军东侧,故称东路军。②在渡江战役的同时,华北我军向太原发起总攻,于四月二十四日解放太原。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 前线记者阁吾报道 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二十—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匪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驰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着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进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驰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枪响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安排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菜蔬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