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辛巴达,很高兴以这样的方式跟新朋友们认识,辛巴达其实是我的网名,我本名叫吴达,90年的,老家在安徽蚌埠,目前定居在江苏无锡,自主创业也有五年了。其实个人的过往经历,我之前是有些排斥袒露出来的,因为感觉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难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委屈和打击,有时候说出来可能感动了自己,也许在阅历更丰富的人眼里,你这点经历根本不算啥!但是既然参加了28推公益培训,这第一个任务就必须得完成,同时也算是给自己的经历做个记录吧,也许很多年以后再看到这篇文章时,心里会有一些不同的感触,同时也希望可以给新入行的同学一个参考,上个自拍让大家熟悉下!
首先说下我怎么认识28推的?16年底机缘巧合认识了现在的一组副组长 @计量人生-彬彬,然后在一起合作了项目,当时从他那边了解到28推这个组织,听说有很多大佬都是原来从28推公益培训里面出来的,当时就在想这是个什么样的组织这么厉害,如果自己早几年能碰到一个这样的组织,肯定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然后就加了牟老师的微信,报名了17年的第二届28推大会,在会场上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对自己的发展以及人脉拓展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后面也一直在默默支持28推,目前是精英汇会员,希望28推越来越好!
为何会报名此次28推公益培训?其实第四期培训我就报名参加了,记得当时是直接付费参加的,就像牟老师说的付费培训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交了钱,就不好设立淘汰机制,有些都是公司直接给报名的,后面的话积极性就不会很高,交流分享也比较少,我也是其中之一,没有认真对待,哈哈... 所以这次公益培训就踊跃报名参加了,一是希望弥补一下上次,再锻炼下自己的执行力,二是多认识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开拓项目!
说下过往的经历:其实我小时候的经历跟大多数人一样,生长在农村里,为了改善生活,父母很早就外出务工,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上学长大,小时候成绩挺好的,经常能拿到年级的名次,记得那时候有个习惯,就是不写完作业不吃饭!大概到了初二的时候,我们小县城开了很多网吧,那时候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感觉特别神奇,一下子就陷进去了!后面经常钻空子去网吧打游戏,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后来爸妈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恼火,我也没少挨打,但还是会想各种办法去,于是我就跟我爸提出,想去学习计算机技术,当时他的态度就是不好好考高中你就自生自灭吧!没办法实在拧不过他,于是我被送进了封闭式学校重新复读,每半个月只能回一次家,但是后面的学习成绩还是一直提不上来,也没有如愿以偿考个好学校,最后读了个大专,从那时起互联网算是在心底埋下了颗种子!
毕业以后:学校毕业以后,当时就想找个跟计算机相关的行业,于是我就去面试了本地电脑城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主要销售电脑配件跟组装机器 ,刚进去时算个纯小白,然后每天各种电脑配件型号很多,也不知道怎么去搭配,于是我每天白天就在门店做助手,晚上下班以后就会厚着脸皮跑到同事家里,让他们教我各种配件型号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搭配,很快我在工作上就能够得心应手了。工作了差不多一年,老板看我的态度比较认真,于是提拔我为一家门店的店长,当时是一个新店,人流量也不是很好,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些顾客过来询价比对。我当时就在想,这些人肯定是哪里了解过各种配件的价格,后来一个同行跟我讲,这种带着配置单来的,基本都是在中关村网站上查过价格的人,(那时候京东还没有很高的知名度 ),同时提醒我说这种人没必要理他,网上有的配件价格比我们拿货价还低。
我就想既然老板提拔我当店长,那总不能辜负他的期望,于是我就每天看中关村各种热门配件的报价,发现除了几个大件外,机箱、电源、音响等附加配件价格还是不透明的,然后我就把热门款跟我们进货价对比,有利润的标出来。后面再有顾客来比价,我给他报价基本都比中关村上价格低一点点,有的配件亏本多的,我就跟他们说没货, 从而取得客户的信任。然后把利润加到机箱电源音响这些配件上面去,薄利多销,后来门店的生意就慢慢起来了,很多老客户带朋友过来,直接拿着配置单就让我给他们安装,都很信任我,这份工作做了两年多的时间。后来感觉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正好那时候家里人也在做生意,然后我就离开了这个行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打理生意,后来也就没有再找过工作,其实工作经历不算特别丰富!
萌生创业想法:在家里做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传统行业避免不了的就是业务应酬,自己那时候也比较年轻不是很擅长交际跟应酬,每天都过的很枯燥,总感觉自己的人生好像被定格了,然后经常性会想,这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人生?思考了很久,内心有了一个念头,应该去互联网中找机会。于是我开始进了一些本地创业QQ群,参加线下活动认识了几个有创业想法的人,准备一起干一番事业!于是跟家人说要出去创业,他们无一例外全部反对,觉得你的想法太天真,应该老老实实地在家做做生意,当时我的态度很坚决,我觉得如果再不跳出来很可能将来再也没机会了!
第一次创业:15年的下半年,就这样我们组建了五个人的小团队开始创业,当时O2O概念炒得特别火,大家选定了一个方向,想搭建一个本地的水果电商平台,当时的计划是自己开发个APP,然后线上下单,线下给他们配送,就这样大家凑了笔钱,就真的开始干起来了!记得那时候从发传单扫楼,到线下商场门口去摆摊,然后项目路演,找APP开发团队,所有能做的都经历了一遍,大家乐此不疲,天真的以为有了数据就能拿到融资。结果现实马上就啪啪打脸,几个月下来大家凑的钱快用完了,项目却没有一点起色,于是团队开始出现问题,有人嚷嚷着退出,然后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临近年底项目基本停滞了,当时的内心很奔溃也很迷茫,我知道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失败了,我太不自量力了,但又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于是我买了一箱泡面,把自己关在了出租房里,不敢告诉家里人,就这样大概过了一个多星期,我仔细想了一下还是不能轻易放弃!正好这时候接到一个朋友电话,也是之前认识的一个创业团队的,他说准备过完年出来,成立个新团队做本地公众号,当时对这块没有太大概念,碰面聊了一下后,感觉这个项目好像更靠谱一点!于是16年重新出发,但是这一次也没想象中那么美好,开始我们整个团队把所有精力放在内容上面,觉得内容做好了肯定就能涨粉,就这么干了半年发现根本不行,没有粉丝量就很难变现,然后又开始面临着生存问题!我开始思考做一些能够很快见到现金流的事,于是进了几个行业相关的社群,这一次我发现了能够赚钱的小项目还是很多的,然后找个几个适合自己做的,开始没日没夜的干,记得当时一个人同时搞了好几个项目,每天对着电脑差不多15、6个小时,虽然赚的不多但还是充满干劲,当时通过一些免费的引流方法,几个月搞了几十万的公众号粉丝。
17年自媒体风口来了,自己也感觉到公众号没有资金量很难玩的起来,于是把目光转移到自媒体上去(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这些),觉得这个应该是个很好的机会,然后开始批量做号,期间也经历过很多次痛苦时刻,比如批量封HAO,掉标、降单价以及限流,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当时应该有很多公司都做过这块,应该都深有体会。17、18年是自媒体的红利期,当时各大内容平台都在抢创作者,补贴幅度也很大,我们也算是抓住了一些机会,团队也做到了大几十人的规模,到19年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平台红利慢慢减退,从去年开始我们团队也开始转型尝试别的方向,目前在做直播带货,接下来的方向是,希望能把公域流量跟私域流量结合起来,做一些更长久有价值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过往经历了,从萌生创业想法到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从小白一步步走到现在,虽然抓住了一些机会,但是同样也错过了很多大的机会,回头看看过去的经历感觉自己很傻X,一路跌跌撞撞,踩过很多坑也摔过很多次跟头,在每一个阶段自己的想法都会不同,很多事只有经历了才会成长。这里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给新入行的同学一些建议第一:认清自己,千万不要盲目的做超出自己当下能力范围外的事,不然很容易栽跟头。第二:圈子很重要,一个好的圈子可以让你迅速成长,少走很多没必要的弯路。第三:寻找贵人,比如28推里面就有很多大佬,如果有贵人可以给你指点或者帮助,那你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前提是你必须要让别人能够发现你。第四:保持学习力,互联网本身变化就很快,不断会有新的机会出现,但是每个阶段也会遇到很多挑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像优秀的同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