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幻想过“长生不老”,希望自己的亲人朋友都能长命百岁;还有人脑洞大开,幻想自己能拥有无限的寿命,可以一直看着这个世界直到最后一天……
就在前几天,幻想成为了现实——
美国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安德鲁·卡普兰跟HereAfter公司签订协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自己的记忆和想法进行数字化保存,成为全球第一个“数字人类”,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永生”!
安德鲁·卡普兰
“数字人类”是怎么回事?大概原理是这样的:
先是与当事人谈论各种各样的话题,从中提取大量的单词,用人工智能算法计算模拟出一套程序;
这套程序可以完美模拟出当事人的声音,同时还具备当事人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性格等个人特质;
亲人可以通过这套AI程序,与逝去的亲人化身进行互动,可以聊天说笑,也可以就生活上困惑的事向逝去的人征求看法和建议。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惊呆了:人工智能技术逆天了,这简直就是堪比“翻版”的存在!
那这位78岁的老人为什么会选择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用数字形态实现“永生”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将家庭的纽带传递得更久远。
很多人会好奇自己的家族在很多年前到底是什么模样,这些信息除了生者口口相传,大多故事都会湮灭在历史长河里。如果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存储与互动,后代就可以与逝者来个亲密互动,清楚地认识到“我来自何处”。
二是因为“数字永生”可以延续亲情。虽然每年的特定时间里,我们都会缅怀逝去的亲人,但这种悲伤和痛苦可能会在平时的任意一个时刻,刺痛我们的神经。
如果逝去的亲人可以通过AI、数字的方式实现“永生”,这或许是减少悲痛的一个好办法。你可以再次听到熟悉的声音,可以通过提问、讲述等方法,从逝者身上获得生活的勇气与力量。
亲情是羁绊人类最深的一种情感,面对亲人的逝去,我们总是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悲痛。如果换做你,你会认可这种“数字永生”的方式,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来维系后代传承间的情感吗?
去年9月11日深夜,著名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发文:“我的木子走了。”宣布妻子因病去世。这条微博一度被了解他的书迷推上热搜。
唐家三少写书无数,曾两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名人榜,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他妻子的支持。20年前,妻子说要做他的头号粉丝,让他坚持更文,他一坚持就是14年。
然而在2015年,他妻子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辗转求医,远涉重洋,但在病魔面前,爱情和亲情都是那么不堪一击。唐家三少为此中止了从未中断的日更,在微博写下:“我好想她,带我走吧……”
如果能让逝者以数字形态“永生”,或许可以帮助他逐渐接受妻子的离去,早日从悲伤中走出来。很多失去亲人的人们,也都幻想世界上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忙留住生命,唐家三少只是万千中的一个。
生命短暂,感情无限,如果人工智能模拟出的“数字永生”能给生者留个念想,那也是好的。
虽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拟形成的“数字永生”可以给逝者的亲人带来慰藉,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让逝者以数字形态“永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的确,面对过于逼真的“数字化身”,有些人可能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从而忽略了现实生活,忘记了“数字永生”存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