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十多天没看书了吧,读书营的进度又落下了。
对假期“好好看书”的美好憧憬似乎又落了空,正中了妈妈那句“每次你回来背着本书也没见你看”...
想起来之前看到胡适在他某一天的日记里,跟自己说,胡适之啊胡适之,怎么能如此沉迷打牌不思上进,然后接着许多天的日记都只记了两个字:打牌。
一方面想到有人跟我一样,觉得安慰了很多,另一方面,胡先生如此客观地每天记录自己打牌也真是值得我学习。
哪怕打牌也要如实地记录。
我今天打了四局游戏,三胜一负。现在最喜欢的英雄是白起。
其实今天中午还跟一位有六年多没见的朋友一起吃饭来着。发现六年间他竟没什么变化。
我们的聊天围绕着他的相亲经历和对事业的困惑展开,间或聊聊我在北京的生活。
“心里带着憧憬,却一步也没能迈出去。”——这是他留给我的印象。如果说他没有付出过努力,是不公不平的。有那么两年他试过自己闯荡,不是很成功,然后就回老家帮忙打点自家生意。
现在事必躬亲的他,希望自己能从日常的琐事中抽离出来,好有精力去拓展业务。当我听到他在具体思路上是从“怎么招人、怎么管理绩效”开始的时候,我预感他并不真正热爱、甚至并不真正了解他正在照管的生意。
对客户、市场、竞争对手、产品这些更根本的因素,他所掌握的信息基本停留在父母传授给他的一些经验,还没开始做过任何自主的探索和分析。这种情况下考虑“招一个人给多少工资合适”这样的事情,就显得有些不认真了。
我问他“假设现在这个人已经招到了,你已经不用每天看着店面了,那么你打算做些什么好开始拓展业务?”他沉吟了一会,说还没想好。
我很直接的跟他说,这样的话招一个人除了增加成本,唯一带来的影响也许就是让你有更多时间打游戏。当然我是笑着说的,因为我也挺喜欢打游戏。他也笑了。
后来我们又重新从他的行业出发,看看有什么是他现在就可以开始去了解和尝试的。又写又画,快满了一张餐巾纸。
回家的路上,我忽然在想,也许他本就没有真的想过什么拓展业务,不过我们在聊天,总要找一些“看起来积极”的话题让聊天显得更有意义,谁知道呢。
有时候我也会做这样的事情,不过通常如果我意识到,自己就会停下来,恳请对方聊点别的。
我们聊了挺久。帮别人分析问题的时候我的思路总会莫名的清晰,到了自己就不那么灵了。常常这样。
我很希望有人能认真地问我一些好问题,我在某方面一定也有着不自知的盲区。
希望他在一周内能再跟我讨论关于他拓展业务的话题,这可以打破我对他“临时起意”的揣测。
谁知道呢,也许一周后我已经忘了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