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住在天津,不了解江南的春天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色。只能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这类诗句中去体味、领悟江南的诸多美景。而像“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梅落柳黄的美色,在天津我是无法体会个中滋味的。
就全国而言,天津所处地域偏北。由此,决定了它在春天持有的一个显著特点:风多雨少。尤其清明前后,风刮得最多。隔三差五来场风,十天半月扬场沙。雨来的早些,雨水节气前后,头场春雨基本就会光顾津门了。雨不是很儿大,催绿润物,为春天打个前站而已。以后,随着节气的不断推进,风雨逐渐增多、增强。通常情况,暮春以后风势逐渐趋弱,而雨势一步一步增强。
如今,雨更少了,半月看不到一滴。而风,也不似从前温情了。扬沙走进了生活,抹去了我对春天原有的美好记忆,平添了许多怨恨。在我的记忆中,沙尘天气是近二三十年才开始多发。以前,津门父老并不了解它,更不清楚它所具有的潜在危害性。也许是当时的气象条件所限、或许信息闭塞等原因,只听说风霜雨雪,没听说沙尘雾霾。现在变了,变得不认识它了。
天津的春天,脚步是逐渐、慢慢走来的。
初春时节,雨和风如同情窦初开的豆蔻少女:羞答答自怯,躲闪闪遮掩。此时的雨是霏霏细雨,或是细细碎碎的冰粒,或是雨夹杂着雪。它是何种形态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天气情况,并无常式。风是寒彻筋骨的飕飕冷风,哪怕是轻风拂面,你也会感觉脸颊冰冷,紧紧被寒意包裹着。那时节,北方树种已有嫩芽萌生。而紧贴地面生长的花草,只有零星向阳、背风地方的劲草,才会在以后的几天中出现生命迹象。
很快雨水节气到来,冰河开化,冻土消融,春天加快了它的脚步,人们似乎呼吸到了春天的气息。随后的惊蛰,渐渐吹来和煦的暖风,饱满的绿芽耐不住寂寞,顶破束缚,伸出头和上肢贪婪的寻找新鲜。青草也伸开腰身,含笑招手向春天问好。临近春分,昆虫的身影在你眼前时而出现。如果我的记忆没有短路,出现最早的当属本地人称之为蠓蠓虫的昆虫。它十分微小,喜群飞。即便它们紧靠你的头顶、眼前盘旋飞舞,也休想辨认出它的体貌特征。再过几日就是清明,到那时蜂蝶花间醉,小咬草坑睡,柳絮拂人面,槐树坠绿翠,清水唱晚霞,暖雨追日辉。满眼是花红柳绿、清水白云、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从此后,风雨转换,一步步去迎接雨多急骤,风少迟缓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