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十一,比往年来的早一些。
以前的双十一,只有一天,折扣简单粗暴;
现在的双十一,提前一个半月就预售,优惠、满减组合拳,怎么说呢?
明明每个字都认识
组合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意思🤷♂️
不过,再复杂的套路,也不能阻挡妈妈们买买买的热情。如果说高考是人生中的智商巅峰,其次便是双十一。
女明星伊能静就曾经因为双十一包裹,登上了微博热搜。她曾经在双十一,创下狂买900件的战绩,上至万元面霜,下至0.01元试用品。
秦昊,一个在戏里,热衷发“爬山警告”的男人,戏外也只能弱弱问老婆一句:“内什么~有我几件?”
换来伊能静的傲娇回复:“内什么,纸箱都是你的哈~记得垃圾分类。”
随机采访了一位身边当妈妈的朋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陈女士,给我看了她的购物车。
娃的用品占了大半壁江山,其次是自己的美妆用品。顺嘴问了句,给娃她爸买了什么?
前一秒,还能找补,笑言都在京东呢;后一秒,打开购物车真相了。
“这是孩子的玩具”、“这是孩子的电子牙刷”、“这是孩子的绘本”……翻了2、3分钟后,终于看到了一件娃他爸的东西!
好家伙,还是给娃买电动牙刷的时候,凑的满减!
妈妈们的购物车,装满了对家人的爱,也无意中透露出家庭地位!
从购物车看家庭排位
孩子>自己>宠物>伴侣
作为家庭的财政官,妈妈们的购物总是有理有据。
给自己买东西的时候,精于算计;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二话不说!4、500的衣服,说买就买;200块钱的口红“再等等看”。
天气冷了,娃去年的羽绒服已经缩水,买!
学习桌跟不上娃长高的速度,得升级下,买!
同学都有的电话手表,也要给娃安排上,买!
……
毕竟,给孩子买的东西,怎么能叫败家,那都是刚需!
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二话不说;到了自己这里,逻辑上线,精于“算计”。4、500的衣服,说买就买;200块钱的口红“再等等看”。
妈妈们在买还是不买的边缘反复试探,一切全看缘分。比如,娃他爸爸那天做了什么惹自己生气的事情,就可以理直气壮“对自己好一点”。
至于娃他爸?双十一购物车安排上,一个不配有姓名的男人。自己用剩下的护肤品,淘汰的手机,先不要丢,还可以丢给老公,继续用完!
同一个世界,同一款老公,妈妈们早已拿捏了他们的需求:
活着就好
双十一还没开始,购物车就已经“磨刀霍霍”。1号零点预售一开始,屏幕前的妈妈们已经“杀红了眼”。今年,你的购物车又为谁而买?娃他爸配有姓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