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应学长学姐毕业的景,借此平复一下内心的烦躁,好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坚持住。
经常会觉得大雁傻,就是因为它总是那么执着地在北方的地盘上冬去春来。后来才明白,这是一种方向感和节律性。一个人不太会做到这一点,大多数的人都是走到哪一步说哪一步,至于方向和规律,有时候会泯灭在生活和现实的漩涡里。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大学三年。大学三年的时间里,我只是变的沧桑了一点,走在路上会被人叫学姐了,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大一入学的时候,我十分迷恋于社团,十分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就是那些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但是,我并没有成为社交狂人,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那是因为,我没有用心,也没有坚持下去,只不过是觉得好玩罢了。于是,在没有融进任何一个社交圈子的情况下,我就把社团一个个退了。跟着退去的,是我在社团认识的人。只是偶尔见了,会打个招呼。
接下来,转专业。转专业的理由其实不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而是对于哲学和政治的深深迷茫。学思政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对于超出于生活的绝对精神的追求,会接连好几天思考人生,研究哲理。最令人头疼的是政治课本,老师讲的生动风趣的内容,自己看下去丝毫无感,甚至要花几天的时间好好想想。法学概论还能接受,毕竟有那么多生动的案例做辅助。辩证就悲催多了,依稀记得在老师厚重的男低音下被催眠的我,那个课不好讲也不好听,更看不懂。痛定思痛,转了专业。也是入不了门,选择了转行。
接下来,上管理学的课。有一段时间,深深的迷恋上了管理学,认真记笔记,还说动版权意识严重的老师把课件拷给我。下课了追着老师东问西问,现在想想都是一些很浅显的问题。然后,断片了。没有一头扎进管理学的书海里,也没有继续去其他院听课。就这么无疾而终。
对于心头肉画画的态度是,认真画了一副工笔画,得了个排不上号的奖,又信守涂鸦了几笔,没了下文。
上了舞蹈课瑜伽课,免费期到了就回来了,拉韧带太疼了。特别是对于这种从上了小学二年级就不再锻炼的韧带来说。上了吉他课葫芦丝课,理论掌握全了也就不怎么练了。
最近流行一句鸡汤:所有曾经偷过的懒,都是对自己的打脸。我想:偷懒是可以的,但要在坚持下去的前提下,这种偷懒是可以原谅的。如果没有坚持,又何谈偷懒?
看看这些半成品,会发现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和指向性。可以说,我没有方向,只是想到什么干什么,甚至都没有思考过意义何在,也没有刻意的去约束自己。
有一种体验是,看了《自控力》,却依然失控;看了《拖延症》,却依然拖延。刚上大学那会儿,一直把“慎独”作为自己的目标,直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已经变的很浮躁了。
记忆很深的那个高中名言,用沉潜的方式生活,或许适合当下。关于坚持,不要让自己也变成一件半成品就好。
如果在知乎上写这篇答案,那一定会得出一个结论:二流的大学就是培养了二流的人。但是,对于过去的结论,又能说明多少呢?如果一锤定生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活着?
大学的时光还是个半成品,那就把剩下的时间好好过完。至少四年也是完整了。当下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看着自习室里神情淡定的同学,这篇随感也该结束。未来,也许我会与某个曾在自习室里学习过的同学处于同一考场,不论结果如何,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