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先生
1.
每天读完猫叔的晨读文章,分析123,联想过去,投射现在,规划未来,然后完成一篇感悟。不过写着写着,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虚了,我不敢继续这样糊弄别人,有些建议我自己都没做到,我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大谈特谈?
我知道,自己是一名大学生,最熟悉的是学生群体,最擅长的是故事加一点点道理,给别人提一点点意见,那么我对自己的写作定位应该是关于大学关于教育,最应该投稿的专题便是“大学生活”。
不过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我还是这样,不是很敢写,但也不想放弃,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把大学生活与晨读联系起来,但却更加觉得,我只是剽窃了别人的思想,可耻的占为了己有。
直到看到了今天晨读的第一条——把麻烦当做自己的幸运。是啊!我的麻烦确实大,我也确实烦。
比如,之前我不知道可以把想表达的东西分成123,建立三点系统,我是写了我才开始去践行;一开始我根本不会像之前写的那篇《做,就对了》那样去做,我是典型的思考一万次做了100次的人;我更不知道要把困难当做自己的幸运,只知道困难就是困难,而且难得要死,只是会咬着牙吐吐血尽量坚持。
不过,今天好像突然释怀了。读到“把困难当做朋友”的时候,我想到了另外一句话:写作又称为创作,既要创也要作,而其字面意思足以概括何为创何为作,而践行则是最根本的创作。
我写了一些以前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于我而言,是很大的困难,因为一直这样,迟早会遭报应的,但我就想了我知道了我写了我行动了我反馈了,那它就是我的了,也算是幸运了吧。
2.
不得不承认,很多人是喜欢被动的。
之前在读《乔布斯传》的时候,经常读不下去,总觉得get不到乔帮主的思想,离我实在太远,就算我以崇拜的姿态跟他交流,还是没有办法保持最基本的读者跟作者的平衡,因此我一度放弃了这本书。
直到有一天,猫群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就苹果而言,他喜欢的是被动。
苹果除了人人皆知的极简理念,另外一方面,就是利用了消费者喜欢被动这一点。很多功能,消费者最初不知道不习惯不喜欢,但用着用着就知道了习惯了喜欢了,从此以后,你只用苹果了。
其实看似是我们选择了苹果,但事实是苹果选择了我们。
这样的被动,于苹果而言自然是极大的成功,只是我们被动的背后,是天天已经习惯的不主动。
比如,你告诉自己:我必须要去考研,我必须考去去XX大学和我想要考研,我想去那所大学,结果是很不一样的。人人都知道,考研只会比高考难,但同样的是,两者都需要我们静得下来,一步步走过去。
必须考研的背后,是满满不安和恐惧,是不甘也是忧扰,而想要考研的背后,是为了铺好自己的下一步路,这就像你的工作和你的职业一样,对于工作,我们的理解是你出钱我出力,而对于职业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给未来铺好路。
所以,还是不要喜欢被动的好。
3.
有些傻事,要做过了才知道。
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位男生,高高瘦瘦的,是我们学校另外两位老师的独生子,大多时候,我总觉得,他走路的时候在看天。
我很不喜欢他。
但我们班大多数女生很喜欢他,他天天晚上打游戏,上课睡觉,但成绩一直不差,幽默感很不错,只是我就是不喜欢那样的人。
一般来说,你不喜欢别人,别人也不会喜欢你。
明明不想跟他说话,但我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合群一点,好些次走过他桌旁,还是要装着问一句:“你怎么不XXXX。”不过很多时候,那位同学都是半天才给我回一句——不了。
明明知道他喜欢的女孩是谁,还要假装问一句到底是谁,结果换来的是:“我为什么要告诉你。”现在只是觉得过去的自己实在很幼稚,一旦卑微,就会选择去迎合,很累很累,但会一直装着。
如晨读所说,我们只是不敢接受被讨厌,我也深深地相信,很对人尤其是女性,在某个阶段都会有这样的苦恼,明明不想做,却要为了别人开心而去做。
社会在不断强调情商的重要性,说我们要让别人舒服,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让自己舒服,才能更好的让别人舒服,一个不断迎合他人的人,往往是没有办法让别人真正的舒服的。
嘿!你能来真好,火耳正在努力,期待与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