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诗词是很高冷惊艳的,二熟识古诗文的一般不是教授就是学者或是知识水平较为出色的人。在看完《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决赛之后,我是万万没想到,一位外卖小哥居然颠覆了我的认知。
没错,就是这位其貌不扬、从事着底层工作、学历也不高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在决赛战胜北大硕士、《诗刊》编辑彭敏获得总冠军。
第三季的《中国诗词大会》我从头看到尾,第一次看到雷海为出场时,我潜意识里认定他会“一轮游”.毕竟从外表和职业看,他怎么也无法将他和诗词联系到一起。在这个点将台上,不乏博士、海外留学生和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他一个外卖小哥能够幸运到什么时候?怎么能和这些人相比?
感谢外卖小哥狠狠的打了我的脸,让我长了人不可相貌的教训。外卖小哥用金庸笔下扫地僧式的功力,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的精彩对决,告诉我什么叫做高手。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只要不懈努力,总会迎来华丽绽放的时刻。
总决赛里最精彩的是抢答环节。第三题时,康震老师才画了一个屋檐和一扇窗户,雷海为就给出了答案,说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康老师十分惊诧:“你怎么那么厉害,我就画了个窗户画了个屋檐,你就知道是这首诗?”他回答说:“因为你窗户画在了西边……”此语一出,康震老师都感叹了:“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原来是这个细节。”
2
据说,第一季诗词大会的时候雷海为就报了名,但简历都石沉大海。雷海为并没有放弃,直到第三季终于得到回音,就是这一次,一举夺魁。
高中时因为没能转到更好的学校,他心情一落千丈,无心学习,所以没考上大学。20岁,雷海为就从家乡出来打工。推销员、电工、洗车工……他都做过。
23岁的时候,雷海为偶然在书店看到一本《诗词写作必读》,被书中的诗深深吸引,于是从此,他就在双休的时候专门去书店看诗词的书。在送餐的时候心里默背诗词,在休息的时候手握唐诗努力记诵,在书店里看书的时候将舍不得买的唐诗宋词现场背诵下来,回家之后再默写,这样一个雷海为,在很多人看来背唐诗宋词究竟有什么用的时候,依然执着地热爱着诗词。
十三年的辛苦终于得以开花结果,雷海为在第九场比赛获胜拿下擂主时,董卿振臂高呼,现场的百人团,全体起立为他鼓掌。
雷海为说:“那一刻我完全感受到了,什么叫掌声如潮。”
第十场决赛最后与北大硕士《诗刊》编辑彭敏的对决,更是堪称经典!
对于雷海为的获胜,董卿给出的点评非常到位:
你在读书时候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我想,这个回报对于雷海为来说将会影响他的一生。而我们是不是也该从中学到点什么?
3
现在的雷海为已经回到杭州继续送外卖,生活平凡得和之前没什么两样。面对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同事的夸奖,他经常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回应。
然而,有的网友却在那里嘲讽雷海为,“学的再好也是得送外卖”,不过看到下面有不少人在怼这些人,我也就放心了。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热衷于“读书无用”的狭隘理论,但从这些支持者的声音里,不难看到,大家对于读书有用没用的检验标准,并不是直接获取金钱。也就是说,钱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况且,书读的好的人,普遍比读的不好的工资要高。
4
你过的不好,其实真的不是因为穷,更不是因为学历低,而是你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选择了安逸,选择了顺从命运的洪流,选择了佛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读书,所体现的一种生活态度。
一个送外卖的小哥,能够通过丰富的古诗词知识储备在一夜爆红,让很多人为他鼓掌,生活虽然没有改观,但精神上却早已饱满。暮年的老人,没有因为勤奋学习而暴富发财,但于社会而言,她们存在的意义更加弥足珍贵。
薛敏修说:“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己。当你长大,你会发现成功的定义在改变。
而读书,就是这么一种改变自我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学识,见识、格局,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方式,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哲学和理念。让自己不安于现状,不断的挑战自己,以免在无能为力时只能感慨:难道我就这么一点本事吗?
与上进的欲望,眼前的苟且总是容易且舒适,可人要为它潜在的代价所付出的,是若干年后无法挽回的懊悔。
别再骗自己说什么“明天”和“以后”。这话说过一次就会有第10次,如果真的想改变现状,就从现在开始。
只要肯去改变,什么时候都不算晚,“现在”,永远是最恰当的时候。
读书,改变自我,及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