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
象唯先】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笔记摘录
1.文章和天地一起产生,为什么呢?
因为,日月高悬于空中,有光明的形象显示出来;山川河流犹如锦缎,铺设在大地上,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章。
2.世间万物皆具文章的特性。
龙凤以纹理显示祥瑞。
虎豹以花纹展现雄姿。
鲜花装饰草木之上。
微风吹拂如同曲调。
泉水激石宛如音律。
3.《易经》中的卦象,能深刻阐明人类文章开始的道理。
4.《三坟》是记载神农氏和伏羲氏古书。
5.《周易》是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受难时所作。
6.《周颂》是将周文王,美善事业,作为诗歌发往发扬光大。
7.《六经》孔子秉承前人精华编撰而成,甚至还超越了从前的圣贤之言。
8.圣人是通过观察天地自然的文采来创造文化,让人们都依着他来行动。
总结
部分古籍都有《原道》一篇,形式类似现在的序言。文心雕龙的《原道》讲述的是文字产生的源头道理。
从仓颉模仿鸟兽造字,再到三皇五帝的颂歌,具有传奇色彩的黄河龙马献图,洛水神龟传书,《河图》《洛书》;古人观察天地变化,考察人文,用来教化世人。
“文字是时间刻度下凝聚出的精魂,而文明通过文字被记录下来。文字的力量使得文明得以保存、延展、持续。千万年来,文字每时每刻都在记录文明铺陈的历史,塑造文明的根基,充实填满文明的内核,影响文明的走向。”
文字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标志。
附录——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